.”
实验室内。
看着面色肃然的陆朝阳。
徐云重重咽了一口唾沫,又转头看了眼屋内众人。
张晗、唐飞、郭平.就连负责点外卖的工具人叶纸,此时的表情都是凝重中夹杂着震撼。
随后他又看向了陆朝阳,喉咙的声音都带上了一丝嘶哑:
“陆教授,你说的是真的?”
陆朝阳闻言苦笑一声,将文件递到了徐云面前:
“你自己看吧。”
徐云一把将身上的毛毯掀开,接过文件,坐直身子看了起来。
“二次发散参数3.445”
“柱形图方位与电子平行方位呈直角”
“奇偶性差异为226.5分/ 10亿.”
最后。
徐云的目光停顿在了一个标注为U群的项目上。
这个项目下方分成了U1、SU2、SU3以及SL(2,C)四个栏目。
其中SL(2,C)显示的是+,U1、SU2以及SU3栏目下方则是
X。
见此情形。
徐云顿时呼吸一滞。
很早很早以前介绍过。
目前的粒子理论中,传递“力”的粒子,都是自旋为一或二的玻色子。
所以传递什么玻色子就称为什么力。
这些玻色子一共有好几种,所以需要给它们分类。
分类的标准是对称性,数学上用群表示。
由于描述力的理论称为“规范场论”,这些群就叫做规范群。
一般来说。
目前发现的玻色子,一共可以分到四个群里去,也就是对应此前说过的四种基本力。
分别是U1群对应的是电磁力,对应的是光子。
SU2群对应的是弱力,对应的是W、Z玻色子、
SU3对应的传递强相互作用,对应的是胶子。
以及SL(2,C)群对应的是传递引力相互作用,对应的就是引力子。
除了引力子外,其他三种微粒都已经被发现了。
看到这里。
可能就有童靴会表示俺懂了,徐云他们发现的是引力子。
很遗憾,并不是。
因为引力子理论上也会参加电磁相互作用,另外由于它的自旋为2,在场论中涉及到了极限能标,显然是不符合如今的实验条件的。
那么这份报告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
这四个群在实际情况中是可以共存的,也就是某个微粒同时具备参与多个作用的情况。
举个不太恰当但比较好理解的例子:
一个被读者老爷吊起来的作者君,绳子和他有着电磁相互作用,地心引力和他有着引力相互作用,他体内的小宇宙也有着弱相互作用.
因此这四种群在检测某些微粒特性的时候,一般在报告上展现的都是某个栏目作用效果强或者弱,而非为0。
比如某个粒子在U1群.也就是电磁互作用过程中的程度比较弱,就会被用-来表示。
强则是+。
如果不会发生对应的行为,那么就是X。
目前的所有粒子都会参加引力相互作用,因此引力相互作用下属也就是SL(2,C)群下方,只会存在-或者+。
而强力和弱力呢,则偶尔能见到X。
比如说轻子。
而U1群,也就是电磁相互作用的那栏,只有一个粒子会出现X。
那就是中微子。
而就在今天。
徐云他们的面前,出现了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