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再见了,1850!(五)(2 / 5)

给他的折叠文件已经被临时修订成了一本简易小册,每页的某个位置上都被画上了一个红圈,红圈内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某个特别小的光点。

与此同时,高斯则在补充解释着筛选原理:

“我们通过星球轨道和其他数据推导出神王星的轨迹后,便以真近似角去反推了它的理论位置。”

“也就是某月某号它应该出现在哪里,理论上会被哪家天文台记录下来,接着去翻找那天的观测记录。”

“只是神王星离地球实在是太远太远了,即便是施密特望远镜观测起来也非常吃力。”

“同时天文台也不可能那么凑巧的在对应的当天刚好拍摄到那块星区,因此翻找起来并不容易,最后也只能找到这七张图像。”

徐云很是理解的点了点头。

早先提及过。

望远镜的口径则有一个经验公式,可以方便的计算出望远镜的极限星等ml。

&nD。

其中D为望远镜的口径以毫米为单位的值,lg为取对数。

例如塞德娜的视星等为+18.9星等,只要你找对位置,后世用一台9.25英寸施密特-卡塞格兰式望远镜加CCD相机就能找到它。

神王星的亮度必然要比塞德娜低一些,但1851年各地天文台的望远镜口径却也远非后世普通天文爱好者的设备可比。

同时200个天文单位折算成光年,也就等于0.00316上下。

说它是在太阳系外轨道,实际上也就是在高速路口的检查站附近。

加之施密特望远镜的原理辅助,神王星的距离即便再远,单纯的想要看到它其实并不难。

还是那句话。

单纯的看到星体非常容易,但由于它静止不动,你很难判断出它究竟是恒星还是行星。

话题再回到原处。

虽然如今有了施密特望远镜辅助,各大天文台的观测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可问题是这年头天文台的记录方式比较原始,只能把相机贴合到望远镜的主镜上去对焦拍摄。

相机稍一抖动或者遇到其他干扰,拍摄出来的图像就会模湖不清了。

加之宇宙广袤无边,每个天文台每天能拍摄的照片也就三四张。

因此在放大视距的情况下,他们能拍摄到的内容就很少了——具体各位可以掏出手机,焦距调到最大然后拍拍天空试试,三四张只能覆盖到很小很小的一块区域。

说直白点,这就是在用穷举法抽奖。

因此当高斯等人在找对应日期的观测记录时,便出现了上述的情况:

例如他需要的是6月23号西南方向的照片,天文台拍摄的却是东北方向的记录。

可不放大拍摄的全览图呢,又看不到神王星——这就等同于裸眼观测。

因此一通下来。

高斯他们只找到了七张照片,也就比钓鱼老的存稿多七张罢了。

随后在高斯的引领下,徐云来到了多多罗望远镜边上。

“升交点经度67.223.....”

“轨道偏心率0.38273747......”

徐云按照高斯给出的相关数据,开始慢慢调试起了望远镜。

依旧是寻星镜锁定星区,将主镜中心的影像,尽量的调节到寻星镜十字丝的中心。.

待两只镜筒光轴平行后。

徐云转动脚架,进行最后的对焦。

过了大概五分钟出头。

徐云的视野内,出现了一个微不可查、但却依稀有些光亮的小点。

并且与冥王星一样。

这个小点的周围几乎没有其他天体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