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载入人类史册的时刻(6K)(2 / 5)

将寻星镜的透镜给安放到了侧翼的筒身中。

先前提及过。

徐云设计的望远镜直径一米、长度接近十米, 重量高达五吨。

因此想要在保持可转向的同时又能固定住筒身,必然只能采用倾斜朝天、外部施加固定设备的方式进行安置了。

至于它是怎么被拉上山的嘛......

简而言之, 驴兄功不可没。

五吨而已,不重。

其实吧。

类似的装置在19世纪也出现过,具体时间是1865年。

当时约翰牛皇家学会投入巨资, 打造了一个8.9吨重的大型铁制望远镜用于观测,现在还存在牛津博物馆。

虽然皇家学会设计的望远镜精度在当时不算最高, 但意义却非同凡响: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官方组织的星空观测。

这也代表着英国官方对于科学的某种态度——虽然工业那啥命充斥着血与泪,但至少在科研态度这四个字上, 英国皇室还是做的很正确的。

说来也巧。

在同一个时间点,本土同治皇帝也在举头望天。

不过他不是在看望远镜, 而只是在求告鬼神——那年本土爆发霍乱,百姓们自然人心惶惶,只能求助于神佛,意图以星象定国策。

顺带一提。

同样是这一年,诺基亚也刚刚成立......

视线再回归现实。

一切调试完毕后。

徐云走到老苏的身边,看了眼周围众人。

今天在场的除了老苏外。

王禀哥俩、小赵、老贾等六位数学家、齐格飞、谢老都管以及小李父女都来了——毕竟深夜外出,老李有些不太放心。

另外。

现场还有几位特殊人物在场:

其中最左侧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文官, 乃是来自编修院的一位从八品推官。

所谓编修院,指的是宋朝史馆所属的编书机构。

它掌编修国史、会要、实录、日历等一众事宜,不算当权部门,但性质却很特殊。

今日老苏所要进行的, 乃是这个时空人类史上的第一次望远镜观测,必须要有这么一位推官在场。

不过比起此人的身份,他的名字可能要更响亮一点:

他叫张怀民。

没错。

就是那个张怀民。

他比苏轼迟四年贬至黄州,但却要早些官复原职,在去年7月已经回到了汴京。

编修院推官便是他已知的最后一个职位,至此往后便生猝不详了。

而张怀民的身边则站着两位身着青衣的男子。

其中一人约莫四十来岁,五官犹如刀削斧凿,目光锐利,身材颀长,端的是一位好汉样貌。

另一位则是须发浓白的魁梧老者,气势相对要内敛一些,但左脸的一处刀疤,却为他平添了几分凶气。

从他们的站姿与神色来看,二人大概率都出自军伍,并且级别不低。

事实上也是如此。

其中那位老者, 便是先前提及过的王厚。

几日前。

在王禀哥俩的努力以及酒精与蒸馏酒的吸引下,徐云终于和这位军方大佬搭上了线, 通过老苏的名帖将他请到了现场。

至于另外一位中年人嘛......

则是张叔夜。

也就是《水浒传》中林冲的原型, 北宋末年少有的良心官员之一,历史上便是他镇压了宋江起义。

不过遗憾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