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顺着网线来催更!(大章)(3 / 4)

于说前后两个星期,便将徐云所需要的物力尽数准备好了。

以眼下这个时代的效率来说,这个耗时甚至可以算是“奇效”概念了。

而就在老苏与徐云交谈的同时。

汴京城外。

哒哒哒——

只见此时此刻。

一条自东向西、连接着大名府与汴京城的大型官道上。

正有一辆马车正快速且平稳的行进着。

眼下这个朝代不仅是华夏经济最繁荣的年代,也是交通最发达的时期之一。

比如以都城汴梁为中心,北宋朝廷修建了各路、府、州、县通往汴京的“官道”,向四周扩展。

陆路交通连接西京、应天府、大名府,道路线成网状延伸。

形成了一张四通八达、密密麻麻的道路交通网络。

行人只要沿着官道出发,便可以到达任意地点,出行十分方便。

不过再平稳的官道终究还是比不上后世的国道,尤其是路线一长,路面上总是会有一些石子或者凸起存留。

只见马车在进行了一段路后,车轮忽然碾过了一颗拳头大的石子。

受此异物影响,车厢顿时微微一晃。。

虽然这种程度的颠簸,并没对马车的物理结构造成太大损坏。

但车厢内一位原本正在潜寐的老者却因此一惊,缓缓睁开了眼。

只见老者揉了揉眼睛,鼻翼间呼出一口气息,对着车外道:

“重平,咱们到哪儿了?”

片刻后。

呼啦——

马车的布帘被人从外部掀开,一位坐在马夫边上的老仆探头入内道:

“老爷,前边三十多里便是陈桥驿了。”

“陈桥驿?”

老者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微微颔首:

“我明白了,你且退下吧。”

陈桥驿,原名陈桥村,在后周时设了驿站,便改名成了陈桥驿。

不过就是这个只有六间屋子的小驿站,在史册上也是留下过名字的: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举行兵变,“黄袍加身”,开创了宋朝。

史称北宋,定都开封。

而陈桥便被列为宋史卷首,遂永载史册。

在眼下这个时代。

陈桥驿担负着北宋朝廷大量的政令、军事情报传递任务,以及负责迎送和安排过往官员的住宿。

并且随着往来客人日益增多,促进了该镇商业贸易的发展,市场贸易日趋兴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类似松江之于魔都。

等再过五年。

宋徽宗还会下诏,改驿站为“显烈观”,以纪念祖宗的功业。

不过此时的老者并非官员,也并不准备前往坊市做生意。

陈桥驿这三个字对他来说,代表的则是另一个信息:

此时的他,距离汴京只有一百里不到了......

随后他又想到了什么,取过随行的包裹,

从中拿出了一封信件。

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老者原本在家赋闲,有时饴儿弄孙,有时则搞搞数算。

不出意外的话,他将会这样快活的再活个几年,最后安然病逝。

结果一周多前,他忽然收到了一封来自汴京的加急信件。

从信件的落款时间来看。

整封信件从发出到送到,前后只过了两天而已。

除此以外。

信件的寄信人来头也非同一般:

此人乃是前任宰相,赫赫有名的太子少师,赵郡公苏颂,苏子容!

大概在四十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