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王华,显然已经面临了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
若是继续坚持,百官离心离德,倒也罢了,读书人反对,这也是罢了,那么地方上的群情汹涌呢?
他忍不住看了一眼朱载垚,朱载垚通红着脸,神色间,显得更加的不安了。
这个少年生在帝皇家,懂得要比同龄人多得多,面对此情此景,内心想必也是愤怒的。
可他终究还是个孩子,虽然已经比绝大多数的同龄人要成熟得多,可并没有遭遇过什么真正的大风大浪。
即便是当初监国的时候,整个朝廷都在他的身边,每一个人都在为他献计献策,而他要做的,不过是从善如流罢了。
杨一清,还有这七八成的大臣,此时表明出来的态度,都给朱载垚的心里投下了一个阴影,一下子,他才意识到,自己所熟知的那个世界,熟知的人,都开始变得陌生起来。
而今,只有王华在勉强支撑,他显然也已经开始动摇了。
硬碰硬吗?后果实在难料,若是硬碰硬,整个朝廷都会分裂,接下来会是什么呢?自然可能引发地方的叛乱,甚至还有夺门之变,他很清楚,许多人选择了立场,就已经没得选择了。
那么……这就极有可能将太子殿下,还有张太后和皇后置之死地了,可是……若是妥协呢?
妥协的话,倒是有可能获得苟且偷生,想必太子殿下会被封一个亲王,然后被打发去藩地,这当然不是好的结果,却也不是最坏的结果。
经过一番深思,王华禁不住道:“你们既然认为太子若是克继大统,便会动摇国本,却是不知谁来坐这江山,才是最为合适?”
王华这一手,显然是以退为进。
而今是你死我活,已经不再是用空话和官话就能圆过去的。
王华不相信,这里的人都是铁板一块。
王华既然问出这么一句话,显然,王华已经动摇了。杨一清脸色便也平静了许多,却是道:“这个,是往后再议的事。”
王华皱了皱眉道:“今日要议的就是这个,如何还能拖到以后?”
“那么,老夫认为……兴王世子,或许合适。”杨一清终于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图穷匕见。
不得不说,兴王世子确实算是最合适的人选了,杨一清并没有说错。
兴王本就是弘治皇帝的兄弟,而世子乃是朱厚照的堂弟,算是在皇族里,跟朱厚照在血缘上最为亲近的。
说起兴王世子,如今十多岁的年纪,在这大明朝里,也算是成人了,既已懂了人事,又不担心年纪过大,但这样看,完全可以保障未来国运长久。
最重要的是,兴王世子对于新政的态度,是完全可以预测的。
这京师里的达官贵人,谁不知道当初兴王父子跟叶春秋闹得非常的不愉快,既然这父子本就和叶春秋有着深厚的嫌隙,那就绝不可能与叶春秋同流合污,想必对于叶春秋的泰山试行的新政,情感上必然也有很大的抵触。
“呵……你说的是,朱厚熜那个小子?”王华笑了,意味深长地道:“他何德何能?”
可王华的心已经猛地一沉,对方果然是有备而来的,这不,连人选都已经有了,意图还不够明显的吗?
在这个时候,王华一直都在观察着每一个人,显然,杨一清直接说出兴王世子的时候,也未必是每一个人都满意。
毕竟,百官之中,有不少人和藩王都是有一些私交的,有人和周王交好,有人家乡在山东,和齐王、鲁王略有交情,反对太子,是因为太子殿下代表了新政,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底线。
可若是太子愿意退步,那么对于许多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争取利益最大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