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秋对朱厚照的解释其实是很简明的,倒是朱厚照多了几分谨慎,不由道:“这些倭人的忠诚不会有任何问题吧?”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本就是正理。
叶春秋含笑道:“而今倭国国内的大臣与大名,争相贿镇国府,因为他们尽都知道,得到镇国府的青睐,便可使他在倭国国内影响力剧增,再加镇国府水师可随时出击,他们的国内有诸多镇国府的好朋友,都是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上层的贵族不煽动,而倭国新军,大多数是年轻的武士充任,他们人又在关外,与母国彻底断绝了联系,若是真有人胆敢生变,他们便是无根的浮萍,靠什么来反抗呢?何况,他们的一应弹药,俱都是镇国府供应,失去了给养,他们便是待宰的鱼肉,而更重要的是,倭国新军中的骨干和武官,充斥着大量的镇国府新军的汉人,平时教授他们的,都是大明的文字和礼仪,灌输他们圣人的观念,他们其实比之汉人,还要汉人了。”
朱厚照边听边点头,颌首道:“这样,朕就放心了,这倒是个好方法,驱虎吞狼,用倭人对付鞑靼人,何况如此,镇国府也可驻防一支新军在倭国,便可随时应变,使倭人更加臣服,还是春秋想得周到啊,朕为何没有想到呢?”
叶春秋倒是没有回话,朱厚照也不在意,而后道:“好吧,这些事,朕也就不多过问了,你自己拿主意吧。对了,方才你可看到了周王等人了?他们昨日已经正式上书,请封你为王了,朕今日召他们来,便是鼓励的意思……”
说到这个,朱厚照显得很是兴奋,甚至带着几分俏皮地朝叶春秋眨了眨眼,又道:“方才朕没有提起他们奏疏的事,因为还要再等一等,不过却是大大地嘉许了周王等人公忠体国,哈哈,你瞧着吧,很快就有乐子看了。”
这……也是帝王心术的一种啊,有人上书了一件很有争议的事,这个时候,皇帝不能急于跳出来支持,可是皇帝又想支持,却该怎么办呢?无非就是把人叫来,在其他方面狠狠地夸赞一番。
如此一来,陛下的心思,大家也就了然了。
皇帝陛下,这分明是支持周王等人倡议的,此时作为臣子的,把握住了风向,自然就该纷纷上书,支持周王,等到火候差不多了,在无数人的支持和欢呼之下,陛下再以‘人心所向’的名义贯彻这件事。
叶春秋不得不承认,虽然朱厚照偶然有些行为还是像个小孩子般,可还是成长了不少,说起这种劝进的把戏,朱厚照从前是不屑于玩的,当初那个顽劣的朱厚照,所奉行的永远是朕就是朕,朕要怎样就怎样,然后横冲直撞,而后自然是吃了很多亏,也流了很多血,现在……却开始有手腕了。
叶春秋知道朱厚照此举,是为了保证这件事的顺利实施,为了他能顺利被封为郡王,一向不爱将情感表露出来的他,不禁带着感激地道:“陛下大恩大德,臣弟不胜惶恐。”
朱厚照摇摇头,眼中则是坚定之色,道:“朕早说了,这是该当的,待会儿,李师傅等人要觐见,朕正好听一听李师傅他们的意思,你也在边上听着。”
叶春秋默默点头,二人又聊了一些话儿,果然过不多时,便有宦官进来禀报说李东阳与其他几个阁臣来求见了。
朱厚照命人传见,那李东阳便带着王华、谢迁进来,只是还有一人,叶春秋看着面熟,仔细辨认,才认识起来。
这人是杨一清。
想来自杨廷和落马,杨一清便填补了杨廷和的空缺,顺利地成为了新一任的内阁大学士了。
说起来这位新任内阁大学杨公的资历,绝对是足够的,他是成华八年的进士,此后历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陕西副使督学,此后入朝,任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又因为刘大夏举荐,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