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普通人经过训练之后都能驾驶,而且这机体还可以量产。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联邦不是不研发巨大机器人吗?而且巨大机器人不是有两个解决不了的问题吗?那这玩意儿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是“逆十字”阵营的科技。
关于动力核心微型化的技术,他们早就掌握了,至于实用性方面……前文说也得很清楚了——“任何一个‘有理性、负责任’的军工科研人员都不可能搞这种研究”……但逆十字这种常年使用疯狂科学家的组织,大部分情况下不讲什么理性、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们就是要搞“男人的浪漫”,就是要造巨大机器人!
于是,此刻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幕——
一台猩红涂装的机甲从一架飞机上方俯冲而来,在俯冲的过程中,其双手朝后伸去,分别拆下了自己两片战翼,并将其拼装变形,组成了一把巨大的“斩舰刀”。
紧接着,便是握刀,怒斩。
晃眼之间,但见一道猩红的巨影自天空中闪过,刀锋过处,绽出音障的激波。霎时,飞机一侧的机翼便从机身上被斩离了,其切口处……平整得像是激光扫描到的断层。
像“湾岸九号”这种以追求舒适为目的的豪华民用客机,通常都有着巨大的体积、沉缓的操控感、以及形同虚设的防御系统(只有呼救和小范围自动维修两个功能)……在这绝对的硬件劣势下,纵是索利德也无法做出规避动作,只能硬扛。
不过,对这种状况,他也是早有准备……
接管飞机的那一刻,索利德就明白,只要对方发动攻击,不管是用炮火还是用这种夸张的攻击方式,自己都没有反击的余地,所以他才会在对方有所行动之前就把飞机降到现在这个高度。
说时迟,那时快,几乎在斩击发生的同一秒,索利德便用手动模式强制关闭了所有的推进引擎,这样一来,剩下那一翼上的引擎也不再产生推进力了。
但是,就算两边的引擎都停了,机翼本身的重量以及其在空气动力学中的作用仍会让飞机失去平衡,关引擎也只是让机身失控的趋势稍缓罢了。
好在……以索利德的技术,有这“稍缓”的余地便足够了。
数秒后,飞机便开始侧倾、坠落,余下的那侧机翼在压力下逐渐变形,眼瞅着也要折断。
而索利德只是淡定地坐在操控台前,在身旁那名士兵震惊的眼神中,用不紧不慢的手速调校起了飞机上的“悬浮系统”。
这个系统是为了飞机的“悬停起落”功能服务的,而这项功能本身还需要主推进引擎的配合才能实现,但眼下两侧的机翼等于都已经废了,只有飞机底部的那些“辅助助推井”还能用……以飞机现在的速度,这点动力能对机身起到的影响极为有限。
不过,索利德却可以利用这“有限的动力”,做到人们想象之外的事情……
他以残留的、摇摇欲断的那侧机翼作为支点,不断地升高、降低各个辅助助推井的出力比例,在天旋地转的体感中、在随时可能坠机身亡的危情下……冷静地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操作模式,让飞机在半空像是跳华尔兹一般开始打转。
在这种有规律的旋转下,飞机愣是减速了……无论是横向还是下落的速度都在这微妙的平衡中减缓,助推井的作用在机身减速后也变得明显起来,用以维系“悬停稳定性”的上升力量逐渐增强。
在这个过程中,索利德又根据速度的变化和机身的动作不断调整着各个助推井的出力比例,最终……让飞机迫降在了一片厚实的树盖上。
尽管“降落”时产生的冲击还是很大,但这种程度和毫无操控地直接坠落比起来轻多了,机身在落停时仍是完整的一体、并没有断开或瓦解,从操作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