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五十亿级别的产值需求。
只不过主要市场并不是在国内,而是在现在的倭奴、南朝鲜以及东欧东南亚地区,国内需求暴增也很快,五年左右就迎来了第一波高峰。
期间国内需求不那么高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平平无奇的玩意儿价格还很贵,很多中小型企业不愿意购买。
一台电动叉车价格,能买辆烧油的,那还不如做好仓库的防火工作。
当然只是消费心理,并不能当真,但大体上就是这么个情况。
张浩南跟张建刚吹的牛逼,就在于他表示,只要特种装备生产许可证下来,爷直接又是一个龙头企业拔地而起。
老哥,你就说我牛逼不牛逼吧?
大家都姓张,五百年前是一家,你得信我。
这个细分的牛逼张建刚一琢磨就觉得可行性极强,因为两浙省现在已经开始搞了,政务院也有相关扶持文件,是划入到高科技技术领域的。
有了信任基础,张浩南紧接着就提到了点对点定向运输车辆电动化的可行性,包括不限于公交车、中小型厢式货车、一般土木工程施工车辆等等。
张浩南提的这个,是央企在二十年前就琢磨过的事情,不过当时应用场景比较简单,是为了区域范围内转运小批量物资,针对的对象,也是下属企业的仓库。
二十年后“增程式”电动车,诞生的其实非常早,但投放市场却很晚,原因就在于控制系统根本不行。
别说过去,张浩南现在也完全不行,元器件都被迫做得很大,没啥太大的意义。
哪怕是“老头乐”,以后控制器跟饭盒差不多大那是以后,现在连个影儿都没有呢。
任意一个工业品的放大或者缩小,其实都是重新设计规划一次,它不是气球吹气放气然后质量变化不大,完全是两回事。
当然基本框架不变,小修小改,那就另外一说。
“所以其实电动汽车是没有的,但你跟张建刚吹的牛逼呢,重点在于让他相信预研工作中也能延伸出相当规模的零部件生产单位,这些生产单位呢,可以先整合到现有的产品线中去,是这个意思吧?”
魏刚脑子转得快,还举了例子,“比如说后视镜、轮胎等等,规格上可以次一点,要求也能低一点,但相关产品线具备经验,那么只要等到相关产业升级,通过更换生产设备,就能完成生产转型。毕竟工人培训上手也要更容易一点。”
“……”
艹,老子怎么没想到呢?
秃头老汉说的这些吧,张浩南其实没琢磨过,他吹牛逼不过脑的,压根没想那么多,只是简单地做了小学算术题。
现在魏刚这么一说,张浩南突然觉得魏老汉确实有东西,总能抓住一些奇妙的关键点。
魏刚哪里晓得张浩南屁也没琢磨,只当被他说中了,所以现在无语了,于是语气也缓和了不少,“那这个事情呢,倒也确实值得弄一弄。不过你最好先不要有任何动作,等我拜访一下科技部的人,预先做点工作,过后我会跟张建刚联系的。”
“你认识张建刚?”
“不认识,不过他是松江交大毕业的。”
“……”
哟西~~
原来张桑还是名校毕业滴干活~~
至于更深层次的槽,张浩南就不吐了,埋伏一手,等以后有机会再攀扯攀扯。
事情走向很多时候不可控的,老话说得好,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嘛。
跟秃头老汉的电话结束之后,张老板总算松了口气。
至少这次的洋相,自己这边是没事儿了。
而且是彻底没事。
至于张建刚这个级别高配的副司长到底结果如何,那也不是他能左右的。
万一哪位部堂或者阁老硬要玩一手“且填词去”,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