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这微妙的影响力(第一更)(1 / 2)

第196章这微妙的影响力(第一更)

在沙城注册完“紫金”电动三轮的销售代理公司之后,原“沙城食品”的销售团队,其中一部分就分出来借调到新公司。

算是两家公司一个团队,但不是只拿一份工资,提成该有的还是有。

因为地区消费水平有差距,所以在澄江的电动三轮车牌价是五千五百元到六千元,沙城虽然很近,牌价就五千。

这年头互联网并不发达,要查个低价其实挺难的,别说隔了一个市,就是隔了一个镇,绝大多数人也未必搞得清楚市面上工业品的合适价格。

感觉差不多就差不多……才是正常情况。

同时为了保证销量,销售代理公司也跟市区镇之外的乡镇洽谈合作,由镇资管理公司出面做个电动三轮车的金融分期产品。

有些养殖户属于小散户,可能就养了个位数的猪,让他们一次性掏个五千块钱出来不现实,但要是做个一年分期或者半年分期,这就相对来说承受得起。

这样也能提高小散户的生产效率,光靠老式黄鱼车或者倒三轮,不管是运送饲料还是泔脚,都是比较消耗精力的事情。

而且原本杀猪运猪需要手扶拖拉机,有了电三轮,自己加个外框架,塞一两头猪上车也没问题,光人情运费都能剩下来好几笔。

只是有的镇资管理公司对此兴趣不大,而且对手续费和利息要求有点离谱,直接对标银行二十个点的利息,把丁永都惊到了,跟张浩南打电话的时候,一个劲的骂娘。

“戳他娘的婊子,五千块想要回收六千五百几,去抢不是更快?老子十点半跑了一趟市政府,我看还是跟市政府谈比较好。”

“哈哈哈哈,丁总消消气,正常正常,这样吧,他们不愿意做,我们自己做好了。”

允许农民和集体资金自由流动这事儿,提出来也有十五年,但《担保法》却要等到明年才会出台。

张浩南弄个定向金融公司出来,不算什么难事,甚至沙城市还会极力促成,这样就能分担一部分底层压力出去。

真要是张浩南贪得无厌,搞得怨声载道,那也是张浩南人性泯灭、良心丧尽,跟上面是无关的。

不过很显然张浩南的情况有点特殊,他的公司不需要上市,股东不是公家就是集体,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看心情和需求,但绝对不包括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压力。

“怎么做?弄公司?”

“不需要那么麻烦,跟村里合作,农户确实需要电瓶三轮车,也确实不凑手,就问五家埭村村部借钱买车,盖个村部公章就行。”

“这就行了?”

“我们村名声不太好……”

“……”

双方很有默契地没有深入讨论到底哪个部分的名声不太好,但总之这个潦草的模式,其实非常稳。

本乡本土,谁的钱可以借,谁的钱借了必须还,基本都是有数的。

而五家埭村,其实一毛钱都不用出,这笔钱是销售代理公司掏的,就是在村部过一手。

回款也是如此,村部就是过过账。

至少村部账面是很好看的,吴仁娟要不要收点辛苦费给村部会计,那就另说。

成立金融公司,专门针对农户的资金需求,可以做,但还要再等一等,电动车要普遍跑起来才行。

而且时下最要紧的还是先生产出来,卖出去反而是不愁的,毕竟没钱缺钱买车的个体户,就算要借钱,问亲戚朋友凑一凑,才是常态。

只有生意做大了,民间借贷才会泛滥。

这几年姑苏地区的民间借贷,主要还是集中在虞山、金仓以及震泽这些相对富裕的城市。

沙城一帮土鳖要过个几年才会上路。

至于说后来不知道哪个傻鸟搞了“金融创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