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请说。”经历肃然地说,这时候虽然不是处理军务,但徐金胜这样高端的大将军,在镇边王府经历面前依旧是高高的存在。
“之前,我见到一个新科举子,具体所言,是柳省前来游学的,名叫杨继业。你可知这个人?”徐金胜显得平静。
“大将军,这是杨咏石。这位确实是今年参加秋试,考取举人功名。杨咏石在荆蛮楚地名声极响,与我家小王爷相交莫逆。这一次带军兵前来,杨咏石准备游学苏杭,我们算是一同过来。王府军兵对杨咏石是很佩服的……”
“还有这事?”
“杨咏石?”于连欣说,“你是说《咏石》诗的杨咏石?”
“是的,大人。杨咏石最初是在端阳节魔教乱荆蛮楚地,进攻县城之前,再一次贼人袭杀小王爷之时,就帮过小王爷脱困。后来在端阳文会上,曾亲手擒下魔教一魔女,那次变乱中,杨咏石与蛮族人一同联手,绞杀魔教精锐一百余人……”经历虽说对杨继业并不太在意,可上次杨继业在军中讲话,将王府军的士气激发出来,这些天,军中练兵虽苦,但没有一个人抱怨。
这一点,经历自然感激杨继业的。王府军只有强大起来,才可能建功立业,才可能保住王府军没有死干净。
经历到过蛮族军中,见识到蛮族军的强横和威武,这样的军伍,是不是杨继业在其中起作用,还不好说,但那次在生蛮祭祖会上,经历也亲眼看到杨继业与精锐骑兵拼杀的过程。
不管怎么说,杨继业绝对不是一个文弱书生,这一点,王府的经历是肯定的。当然,蛮族本来该是王府统辖之下的民众,如今蛮族却与杨继业较好,听任这个书生的话,让经历对杨继业又有仇视。
徐金胜得知杨继业居然跟魔教有过交手,那就不同了。
“杨举人不过是一少年,不到二十岁吧。”徐金胜说。
“十六岁。”经历说,“十二岁那年得秀才功名,今年考举人,一举而成。才学上,在荆蛮楚地那边名头不小。”
“将军,杨咏石的文名在京师也有传言,不过以前只闻其名,不知其还是少年。少年高才,倒是要见一见。”于连欣说。“苏杭这边,倭寇乱境,各地估计都比较混乱,还是劝其离开才好。战场之上,兵凶战危,真不是游学的时机……”
“将军,王府军一万军兵,其中有三千部众,是蛮族人。这些蛮族人跟杨咏石之间关系非同寻常,我估计,等真正与倭寇接战后,杨咏石也会留在蛮族军兵之中……”经历说,先把这个事情透露出去,以后杨继业真如此做,也不至于太突然。
按说军中是不容许外人进来的,但杨继业与蛮族军之间,本身就有那种身后的关系,为蛮族军出谋划策,也是必然。当然,经历不会提起当初在生蛮六月六祭祖上发生的事情,这件事王爷绝对封口,谁也不得提起。
军帐之中,有文士存在,那是正常的情况,不然,这些将军或各级带兵将领,又如何处理军务?军中也需要参赞之类的角色,才能够让一支军撑起来。
王府军经历与于连欣这边接洽好,才返回军营,自然将粮草这类都安排妥当。粮草本身是地方解决,目前地方官还没出现,自然也不能立即兑现粮草供给和调拨。
等经历走了,于连欣对徐金胜说,“将军,我之前看了荆蛮楚地过来的军兵,印象还不错。或许是到这里休整了几天的缘故,这样的军兵上阵对敌,是没问题的。
对了,经历在路上说,他们军营只有七千人,还有三千军马是纯碎的蛮族军。这一支军不好调配,据说出来之前,与镇边王爷议定过,听调令参战,但他们不会前来送死。这个话我问了经历,对方却没有说明白。”
“还有这等军马?听调参战,又不完全听令,见机行事?岂有此理。”徐金胜有些恼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