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出国(8 / 9)

受欢迎吗?”

没等皮特回答,李兴文便让沈初柔拿出了一组数据。

“这是我们飞龙全国以及各省市的销量,皮特先生可以看一下。”

皮特十分的惊讶,没想到李兴文会跟他分享这样的数据。

要知道销售数据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那绝对是非常重要的。

总销量方面,拿出来分享是很正常的事。

现在李兴文拿出的,可是各省市的详细销售数据。

这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可以说是绝密资料。

李兴文直接拿了出来,这让皮特十分的意外。

皮特知道李兴文这样做,就是为了取得他的信任。

接下来,皮特便把时间花在了销售数据上面。

看着这些销售数据,皮特是越看越心惊。

他总算知道,为什么李兴文会这么有自信了。

在华夏的几个大城市,飞龙的销售数据十分厉害。

尤其是对比同行业,飞龙都是第一的存在。

至于下面的三,四线城市,销量数据同样不差。

更让皮特惊讶的是,飞龙在农村地域的销售数据,同样十分耀眼。

对于华夏的市场, 皮特是研究过一段时间。

现如今的华夏市场,在皮特看来发展的有点畸形。

畸形的地方就在于城市的经济水平很高,农村却非常一般。

大部分华夏企业在城市销量确实都不错,可是在农村的销量都很一般。

按理来说,汽车是高档产品,光看一线城市的销量就可以了。

皮特却不这样认为,华夏之所以被资本认为是大市场,那是因为他人口众多。

要知道在整个华夏,农民绝对是占大部分人群。

如果这一部分人不算进来,那么华夏的汽车市场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大。

现如今华夏的农村可能买不起汽车,可是再过几年呢?再过十几年了?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目光就应该放远一点,不应该过于短视。

必须把华夏的市场都重视起来,未来才能发展的更好。

在皮特看来,华夏很多公司目光太过于短浅了。

他们只注重于城市的销量,却一直忽略了农村。

殊不知农村这个待开发的市场,潜力永远是最大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如今华夏的总人口在十二亿左右。

在这十二亿人口当中,有八点五亿是农民。

按照这么算的话,城市人口应该在三点五亿左右。

那么在城市的三点五亿人口中,如果有一半人能够买得起汽车,那就意味着华夏市场的销量在一点七五亿左右。

这么一个数据,放在任何一个国家,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可是在华夏,这只是一个基础数据。

如果把农村的人口加上,那就更加恐怖了。

农村的经济水平只要发展起来,消费水平会相当的夸张。

三分之一的农村人口数量,就能够再创造一个相同大小的华夏市场。

如果这个数据扩大到一半,那么意味着华夏的汽车销量在六亿左右。

要知道很多西方国家,总人口都达不到这个数。

这么庞大的一个市场,资本自然是十分青睐的。

现在飞龙在农村,能有这么一个销量,完全超出了皮特的预想。

毫不夸张的说,皮特认为飞龙现在就是他们最合适的合作伙伴。

作为商业上的老手,皮特脸上神情没有任何的变化。

谈判最忌显露表情,这是很吃亏的。

“李总,你们的销售数据很好看。”

李兴文拿出的这份数据,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