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居多。”
“有道理,王侍中这话,正好也是我心里想说的。”
“没错,我也是这样想的。”
李世民在一片祥和声中回了长安,这边十万大军不紧不慢的赶路,直到戌时过半才停下歇息。
李钰带着一群将军在军营中随意的走动着,观察着,一点点细节,都被他看在眼里,什么都不放过。
跟在李钰身边的有一堆道士,一群将军,还有李氏二房的护卫。
禁军林家的长老几乎全部出动,都陪伴在族长的身边,毕竟这是近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战事。
李唐朝廷的兴旺成败,不算大事,但是李氏二房的族长的安危,可是很重要的。
况且这次牵扯太大,牵扯到了中原王朝的成败,这件事也非同小可,禁军林家很重视。
李唐输掉了事小,李氏二房安定的生存环境没有了,这才是重点。
所以历朝历代,朝廷遇到难处的时候,陇西李氏就要出兵相助了。
这一次也不例外。
生死存亡的时候,李世民向世家门阀求助,获得了五姓七望的支持。
五姓七望各自出兵相助,凑出来的兵马超过了十万,又出了个头。
这十万军,给李世民坚定了信念,给汉人吃了个定心丸,四海百姓都可以安心睡觉了。
四十万大军,开去北方边关,不论怎么说,都是叫汉人开心壮胆的事情。
就连皇帝李世民都很高兴,信心满满,因为他手下可调动的兵,从来没有这样多过,这还是第一次突破四十万兵马的数目。
不说李世民的信心满满,只说北路军统帅李钰,正在一处土坡下观看三个百人队各自搭建营房。
三个百人队的速度,错落有致,忙完之后站在营房前挺直了身子,接受三军统帅和将军们的检查。
李钰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说话的声音四平八稳;
“你们这一队的速度超过了本帅要求的时间,做的很好,值得嘉奖。”
听到统帅的话,被夸奖的一队,个个面色红润,在看旁边的功曹已经拿出了本册准备记录在案,这些人心里更踏实了。
历朝历代的军营,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案,如何行动得正,如何行动为错,奖励惩罚都有法度,当然不是能随便行动了。
随行的功曹打开本册后,对照了这个百人队的字号,然后禀报李钰;
“启禀大帅,此为东宫六率之右卫率旗下,中军第三路,丁字号百人队,今年已经得过了七个正字,又一横,算是右卫率一百三十个百人队里,头三个百人队第二名,百人皆卒,无兵。”
随着功曹的禀报,军营前的一百个兵卒骄傲的挺起胸膛。。
李钰点了点头,依然面无表情;
“难怪他们如此快速还规矩,原来是一百个卒!”
“回大帅,正是如此。”
“很好,我来问他们,其他人都闭紧嘴吧。”
“得令!”
“失锋阵有几个变化?”
李钰的话刚问出来,百人队前一个四十岁上下的老兵跨前一步,声音冰冷无情;
“启禀大帅,变化无常,可随局势变化,也可随阵地地形变化,更可以根据需要变化,没有定数。”
随口问一句的李钰,并没有想着兵卒能回答个什么标准答案,正要去评价第二个百人队的他,听到士兵的回应就定住了身子,有些诧异的看着冷酷无情的士兵。
“你是个士,你不是卒。”
“是的,不过属下觉得士和卒没有什么重要的区别,把我算成兵也行,只要把将军令执行到位,名头不重要。”
“没错,确实不太重要,执行军令才是真正的重要地方,你说的话,我非常赞同。”
“不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