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真是件折磨人的事。
虽然已经在屁股下面塞了厚厚一层软垫,但依然让林彻感到很痛苦。
跨着腿站着,是他现在能选择的最优姿势,只是看起来特别滑稽。
如果他能够自己骑马,应该还不至于现在这样,毕竟练功的时候,那些马步也不是白蹲的。
正经人骑马,当马在急速奔跑的时候,马上的人其实并不是坐在马鞍上的,而是脚踩马镫站着的。
对啊,我怎么这么笨啊!
林彻一拍脑门,他想到,完全可以在自己那个鞍座上加一副马镫的啊。
想到了解决办法,那便立刻实施,这一来,接下来的路途,能轻松一些了。
望着改造好的鞍座,林彻大感满意,这时姜才走过来,“郎君,姜某刚才观察了一下,这些汉军的马力已经消耗大半了,估计他们应该不会再追了。”
蒙古国这时候的军队大致分成三种,一是本族蒙古人组成的蒙古军,二是诸多其他民族组成的探马赤军,第三个就是以北方汉人组成的汉军!
这临淮千户营就是一支汉军,在蒙古军队中的最低一级。
“他们能追到现在,已经出乎我的意料了,算算时间,我们的信使离开已经快八个时辰了,咱们再多拖一会,援兵应该就到了。”
嘴上是这么说着,但是林彻却也没有太肯定。
昨天往东派出的两人,目的地是楚州淮阴县。
淮阴正好地处于黄河与洪泽之间,堵在边境的陆地通道上,是一个防御重点。
此时的黄河下游,与林彻前世时候的位置很大不同。
在历史上,黄河就频繁改道,原因大多是自然因素,也有一些是人为故意的。
就从一千二百多年前说起,王莽始建国三年,黄河在后世河北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后世河南南乐、山东朝城、阳谷、聊城,至禹城别漯川北行,又经山东临、惠民等地,至利津一带入海。
此后几百年中,黄河情况不甚为频繁。
北宋初期,决口不断,短时期、短距离的分流河道不少。
直到两百多年前,宋仁宗庆历八年六月,黄河再次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后世河北青县境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这条河宋人称为"北流"。
过了十二年后,黄河在商胡埽下游今南乐西度决口,分流经后世朝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宋人称此河为"东流",东流行水不到四十年便断流。
南宋建炎二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
而此时的洪泽,还没有林彻前世时那么宽广,所以还不叫‘洪泽湖’,是一个大概七十里长的长条形湖泊,也算是边境上的一个屏障。
这样一来,两者之间的陆地通道,就是东部由山东进入两淮最佳进攻方向了。
虽然蒙古人进攻的时候,很少
走这边,但是防御还是不能忽视的,所以,李庭芝巡边之时,自然也把淮阴当成重点。
按着陆秀夫所说的行程,这时候李庭芝应该正在淮阴。
若是信使顺利见到了李大帅,想来他应该不会放弃吃掉一小股胆敢过境的孤军。
淮阴和盱眙恰好在洪泽两头,相隔一百里的样子,若是利用船只运兵,应该在今天傍晚前能够到达。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林彻的设想,也许其中会出现许多状况,甚至于可能信使没有见到李大帅,或者李大帅并不肯发兵。
战争,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