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日没夜的扩充修建宁远中右所的码头,但是也无法容纳大楚帝国庞大的海上运输舰队。
因此,楚军的海上运输,只能是分散到各个港口里卸货,然后再通过陆地转运的方式持续运往前线。
而随着宁远中右所港口的紧急施工,后续这个地方将会成为大楚帝国第三集团军以及近卫军部队后续行动的主要物资中转站。
按照后勤部方面的计划,这个港口在半个月后,至少要承担前线大军一半物资的供应量。
对此,第三集团军司令左英哲上将其实还是有些不满,不过他也没办法。
陆地运输太麻烦,需要动员的人员太多,而且速度慢,最关键的是还会面临东掳人骑兵的威胁。
虽然前头楚军已经在广宁中前所击溃了两万东掳骑兵……但是人家东掳人可不仅仅只有这两万骑兵……
他们还有数以万计的骑兵,并且东掳人控制的漠南蒙古里也包含了朵颜三卫地区。
这些地区里的蒙古骑兵,同样能威胁到南方辽西走廊的楚军补给线的安全。
说起这个朵颜三卫,其变化很有意思!
从朵颜三卫的变化,基本可以看出来明王朝在万历、天启、泰昌、崇祯四朝数十年间的内外政策的变化。
朵颜三卫早些年,尤其是被戚继光一顿胖揍后,基本都老老实实的选择了臣服明王朝。
因此万历年间里的中后期里,朵颜三卫都是明王朝忠实的藩属或者说雇佣军。
甭管什么名义,但是那个时候的朵颜三卫是为明王朝所用的。
等到后来东掳人崛起后,明王朝持续对朵颜三卫进行拉拢扶持,以借助他们的力量持续压制围剿东掳。
不过后续逐步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漠南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野心勃勃的想要统一漠南蒙古,并对众多漠南蒙古的部队发动征服战争。
在这个过程里,众多漠南蒙古的部落为了自保,转投东掳人,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朵颜三卫的部落。
这些朵颜三卫的部落之所以背叛明王朝,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明王朝选择了和林丹汗合作……
早些年漠南蒙古的局势是非常复杂的,明王朝、东掳人、林丹汗以及其他漠南蒙古的部落各方势力搅合在一起,为着各自的利益进行了联合,征战。
这一时期的漠南蒙古其实是一盘散沙,东掳人非但借助不了他们的力量,反而受到他们的威胁,明王朝也能够从中获得林丹汗,部分朵颜三卫的力量。
但是自从十几年前开始就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皇太极上台后逐步稳住了其内部局势,并转移了战略方向,把主要扩张方向从辽西转为了漠南蒙古、高丽半岛,通过征战这些地区获得人口钱粮牲口等物资。
漠南蒙古根本扛不住皇太极的八旗大军!
而明王朝这边,随着崇祯上台后,其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以往的拉拢分化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强硬对外政策……
朵颜三卫的前后变化,就是这一政策的典型体现。
随着和明王朝较好的林丹汗逐步征战,试图统一漠南蒙古的时候,一部分朵颜三卫的部落为了自保投奔东掳。
不过那个时候,依旧有一部分部落是选择中立或者投向明王朝……
只不过崇祯君臣也许是误判,也许是自大,又或者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原因……他们竟然放弃了以往对朵颜三卫拉拢、扶持策略。
于是乎,剩下没有投奔东掳人的朵颜三卫部落为了自保,最后也投奔东掳了。
崇祯实录有记‘初,广宁塞外有炒化、暖兔、贵英诸部。蓟镇三协有三十六家守门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