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氦化物(第三更)(2 / 3)

吸引力十分微弱,维持固态的束缚力较弱。

其次就是氦原子太轻,量子不确定性太强。

即使在绝对零度下,氦也能保持一定的运动,从而破坏有序的固态结构。

但在2017年2月,由南开大学领衔的一支团队公布了氦可以形成化合物氦化钠的成果,并刊登在了《nature》杂志上。

而氦化钠这种化合物的构成恰好便如张慕和陆朝阳所说的那样,不需要任何化学键。

因为氦化钠中钠是处于电离状态的离子,其电子成对后作为色心填充在晶体中,某种意义上晶体中是有类似于离子键的稳定作用的。

he可以说仅仅只是结构上存在作用,稀释了电荷间的排斥。

所以要说不存在化学键是在强调这里的he是惰性,无化学键作用的状态。

也正是根据这一原理,陆朝阳和张慕做出了一个判断:

冰棺外围有某种特殊的反应发生,生成了无数微量的氦化物晶体——注意,不是氦化钠,而是类似原理的氦化物。

这种化合物中无化学键作用,但晶胞结构却组成了一个标准的固态六边体,级别为纳米甚至更小。

也正是这些类气态化的微粒相组合,才形成了这堵气体墙。

听到陆介分析出的结果,张慕再次朝陆朝阳看了一眼。

到了这一地步,已经基本可以说他们二人猜测是正确的了。

这个年轻人真了不起......明明是物理学的专家,化学思维却敏感到了极点。

而敏感的思维,恰恰是一位科研人员最需要的能力之一。

像钱余航和另外一位化学专家,他们都是真正的华夏化学权威,没有掺一丝水分的那种。

他们先前没有想到氦化物,难道是知识储备不足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能说他们的思维敏感度不够,一时半会没想到氦化钠的概念——而他们缺乏的这部分敏感度,很可能就是国内权威与诺奖得主之间的天堑。

也就是说,陆朝阳已经具备了一个全球顶尖学者的某一项必要能力。

这是多少人毕生都羡慕不来的啊......

随后张慕继续对陆朝阳问道:

“陆教授,现在氦是肯定有了,但这种区域里的钠离子显然是不够形成气体墙规模的氦化钠的的。

因此这里存在的应该是另外一种类似的氦化物,你觉得还有什么可能性?”

陆朝阳皱着眉头思索了好一会儿,最终有些气馁的叹了口气,说道:

“张教授,化学不是我的主攻专业,能想到氦化钠就是我的极限了,再往下...我真想不出来了。”

张慕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后伸手指了指地下:

“你好好想想,这里是哪儿?”

陆朝阳一怔,脱口而出:

“大莫界...啊不是,羊背城啊。”

“那你说羊背城有什么?”

“五万多的人口、一座成品城池,还有一座铁矿.....等等?!”

陆朝阳忽然想到了什么,一道闪电在脑海中轰然炸响:

“您是说.....铁离子?”

张慕继续笑着点点头,纠正道:

“准确的说,应该是亚铁离子,虽然目前我们本土还无法制备出氦化铁,但亚铁离子也是能形成晶胞结构的。

而氦化铁微型晶体组成的气体墙,阻隔我们的能量则来自固体表面能。”

固体表面能,是量化固体表面反应性的参数。

这个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

固体的周期性晶格结构是自发形成的能量最低的状态,而表面相当于一个二维缺陷——也就是破坏了平移对称性。

因此晶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