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多的西突厥部众东迁,人数稍微多了些,但总体而言不算什么,放在河西地区有些显眼,如果迁入中原,那点人都凑不出一支大军。
至于怎么对待他们,前隋的做法已经很成熟了,几乎不用改动。
给流亡的贵族们封赏官爵,隔离其部众,等到有用之时,再派他们回去。
优点非常明显,不用花费多少气力便能影响到西突厥,经济而实用,后来的强国也都是这么干的,可见古人不比后来人傻。
缺点嘛,就是不好控制,回去之后的突厥贵族一旦攫取权力之后很容易反复,而鞭长莫及之下你也惩罚不了他们,还容易被其弄的恼羞成怒,做出错误的判断。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力量强弱的问题,中原王朝兴盛了,远人自然宾服,你衰弱了,谁都想上来撕咬一番。
比如说如果中原现在还在战乱之中,就算阿史那泥孰等人狼狈万分,估计也不会来长安求告,直接率人占了张掖岂不是好?
换个角度来说,阿史那泥孰等人现在对大唐来说并无多少价值,以大唐如今的国力别说经营西域,便是掌控河西也只勉强。
听了阿史那泥孰的诉说,李破就更确定这一点,从张掖到敦煌,现在虽说没什么强而有力的力量来阻拦大唐的扩张,可那一路上太遥远了些,而且环境极为恶劣,现在派人过去完全是得不偿失之举。
“宣。”李破翻着奏折头也不抬的简单道了一声。
魏征这人还是比较鸡贼的,自从接下了“重任”之后,除了联络众人参劾宇士及之外,还上书请求规范奏章格式,另外就是细数秦汉以来典籍之误,再以汉末战乱,字体不一,字词渐繁为由,建议仿效尔雅,说解字等,对字章句进行规范总结。
当然了,在其中也就暗戳戳的插进了私货,认为章句连接,不易请求进行断句,把古往今来一直沿用的句读改一改。
对于怎么改他也没说,就说好处了,朝廷政事皆以章本行之,若能改这么一下,能极大的提高官员们的工作效率。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上请在奏章和往来书上先试行一番。
与其他意见杂在一处,弄了一篇大章出来,李破只看了看就发给中书议决,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中书若是反对激烈,那就再让尚书省议论一下,尚书省不成,就在门下议决。
外朝的官员们或许还有点反抗精神,但作为皇帝侍从的门下省,将会最大程度的贯彻皇帝的意志。
其实没过几天,便有人已经听到了些风声,上奏言事的时候,便在字里行间扯开了一些缝隙。
可见朝中聪明人是真的多,整日里在揣摩上意,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就能随风摇摆,根本不论其中是非曲直。
李破记住了这些人的名字,有才能的要用一用,但不能过于亲近,没才能的你他娘的天天想什么呢?占个位置也是浪费,不如让给别人。
这就是皇帝,心意难料之处岂是你能轻易测度的?
此事的后续还很长,反正魏征已经紧张了起来,就等着旁人来敲他的头了,给皇帝背黑锅也不知能得些什么好处。
而且怎么想这次黑锅都背的有些冤枉,皇帝自己不学无术,想要省事一些,便让他来顶缸,真是飞来横祸。
都怪岑本等人,数他们的奏章最是花里胡哨,不引经据典好像就不会写章一样,皇帝每次看到你们的奏章都要皱眉,你们知不知道?他娘的真是一群蠢材。
程大胡子这一趟走的够远,所作所为也可圈可点,李破觉着果然没看错人,山东悍匪命硬的很,没让河西走廊上的漫天风沙给埋了,那就是有功。
当程知节探头探脑,怀着忐忑和不安,再加上一身的疲惫入到太极殿中的时候,李破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从长安离开的时候,这人是膘肥体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