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冬初(2 / 3)

北雄 河边草 3267 字 2021-09-27

晏,百姓向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其实听听就知道大多数都是吹出来的,窦建德治下一直施行的是军管,很多城池百姓没剩下多少,大军入驻之后便开始屯田。

大致上就是全民皆兵的节奏,和汉武帝时候比较像,穷尽民力为战争做准备,只是窦建德肯定不能和人家武帝相比,他只能勉强让大家吃饱肚子而已。

而当年的山东大贼头当了皇帝,让治下的人们过几天安生日子就不错不错了,还什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骗鬼呢。

至于拥兵百万,同样诈称而已,他治下二三百万人估计是有的,把大家都征召起来,倒也能说一声拥兵百万,可那做不得数。

顺便说一句,这一年十一月间,李靖等人将江陵的籍册送到了长安,户部的人归纳了一下,李破,萧铣的领地加起来,人口大致上有八九百万人,惨不忍睹,让李破的心都碎了一地。

想想前隋最鼎盛时,大致人口已经接近五千万,除去纳入大隋版图的那些边边角角的异族,人口当也在四千五百万左右。

到了大业初年的时候,人口开始缓慢下降,户籍上已经看不出什么来了,太多的人死于各种劳役,逃籍的人也越来越多,随着税赋的增加,贵族们藏匿人口的现象重新又严重了起来。

到了大业六年,人口下降的趋势开始加剧,三征高句丽是一个转折点,从那时开始,各地人口都在急剧减少。

一直来到如今,天下已然残破不堪,人口……往好了猜,差不多能到一千五百万,往坏了想,一千万出头。

这无疑是中原文明最为悲惨,也是最为黑暗的时节之一,二十多年的混乱局面,导致了数千万人的死亡。

后来人只看到了大唐的兴盛,看到了隋末英雄的光彩,甚至人们记得汉末战乱,五胡乱华,但却总是若有若无的忽略掉了隋末这个节点上中原文明到底陷入了怎样的深谷。

这是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情,也许是隋唐演义在后来太过深入人心了吧?

而当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摆在眼前的时候,人们又会作何感想呢?

…………………………

虽然经过窦建德君臣大力整饬,可夏军依旧保留着许多义军的痕迹。

军纪不好是他们的主要特征,士气不高那是平常表现,半农半军是他们的本质,府兵制不再适用于夏军,他们应该是标准的屯田兵。

当然了,他们大致上已经完成了从义军向官军的过渡,并不会随时钻入山林,没了粮草便出来打劫百姓。

夏军的将领们也都成为了新一代的贵族,给他们十几二十年,他们也许就能重现当年北齐军事集团的辉煌呢。

…………………………

夏军的中军在荥阳,而非是郡城管城。

尚书令曹旦已然过河,成为了这支近二十万众的大军的统帅,作为窦建德的妻兄,夏国尚书令,曹旦无疑是窦建德最信任的人之一。

之所以将中军设在荥阳,是因为这里离着虎牢更近。

傍晚,和将军们商量了一天军事的曹旦回到宿处,从人立即送上饭菜,曹旦没什么胃口的用了一些。

草草用过晚饭,曹旦去到书房,一边喝着茶,一边头疼的想着该怎么把事情给皇帝说明白。

本来以为今年也就这样了,李定安和萧铣你争我夺,光河南这里怎么也得斗个两三年吧?你瞧瞧人家李密和王世充,可不就是如此。

但丘和那厮突然之间就降了,这让夏军上下震惊之余,却是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可能是洛阳城中的粮草不足以支撑梁军过冬所致。

曹旦觉着有些像玩笑,十余万大军北上河南,竟然没有准备足够的粮草,就这么把人送到洛阳喂了狗了?

他觉着不对劲,可唐军骑军犀利,探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