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子平和佐藤信渊的意思就是中华如今已经沦落满清之手,所以就是“以夏变夷”;而岛国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历史上很少遭到外来势力的侵略,又坚持信奉儒家学说,自然就是“以夷变夏”。
而汪容甫则以历史上的舜和文王举例,他们在那个时代都算夷狄,不过两人成事后行的是中国礼仪,所以就不能再算蛮夷。大而广之,就说眼下的带清,人家疆域可凭,行礼仪于天下,凭什么不是中华?
话说自从南明弘光政权灭亡,乃至郑氏灭亡,中国周边的安南、朝鲜、岛国便都认为神州陆沉,华夏已亡。于是最具文化优越感的李朝便自称中华,而远在南方的安南也开始自称小中华。
说白了,就是中国周边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的小国,抢夺东亚文化话语权的问题。
而岛国自我定义为“中华”的理论,其实自律令时代(七世纪中期~十世纪)起就已经可见于各累典籍。从明亡以后,由于儒家学派的传入以及信奉儒家的德川幕府统治,使岛国的儒者们面临了一个难题,即如何解读中国与岛国作为相独立的政治实体,各自称为“中华”所在存在的矛盾与争夺。
随着满清的统治时间越来越久,岛国内部的儒家学者大部分都已经认同以岛国为中国的论点。这是因为岛国比中国优越,与总是能够战胜外国入侵的岛国相比,中国历史上则是屡屡被蛮夷所征服。
而对后世岛国扩张理论影响极深的山鹿素行则认为,岛国应组建一个代替中国的、以岛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秩序。(这就是那个狗屁的“共荣圈”的思想起源。)
问题是岛国与儒教礼文化深入到习俗层面的朝鲜不同,并不具有相应的文化积淀。于是山鹿素行便把岛国的优秀性建立在了“天照大神”建国、血统万世延绵、以及靠“武”进行支配的理论上。岛国乃是“武教”国家,所谓的“礼教”也是包含于“武教”当中的。
(说到这里,当年二战时的冲绳岛战役鬼子惨败后,日本人的报纸上写的都是“神州陆沉”,小鬼子是一直把自己当中华的。)
看到赵新进来,三人都是起身行礼,只不过林子平和佐藤信渊十分恭敬,而汪容甫只是略微拱手。
佐藤信渊此时才十八岁,年轻冲动,听了赵新方才进门时的话,忍不住争辩道:“赵殿,我说的是我国之前没有被人侵略过,殿下您是第一个。”
赵新摆手示意三人坐下,看着佐藤信渊道:“你错了,当年不是打不赢,而是蒙元还未彻底消灭腾不出手来。那个怀良亲王杀害大明使者,太祖皇帝要是有雷神这样的大船,你说他会不会发兵?”
看到佐藤信渊低头不敢再辩,赵新这才缓缓道:“礼仪之大故称夏,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华永远是中华,即便是偶尔陆沉,那也还是中华。无数文章典籍,数千年的历史早就证明过了,华夏只有一个!谁要不服,那就战场上见高低吧。如果打完了还是有人自称小中华,那就直接灭国并入中华好了,省的他们天天念叨。”
在赵新看来,朝鲜,岛国、安南之流再怎么学习中华文化。也永远只是中华文化圈里的一个学生,永远成不了正统。这不是谁学了儒家文化谁就是中华,而是主角和配角的问题;换言之,在东亚这个文明圈里,只能有一个主角。
他这话说的云淡风轻,好像混不在意,可在汪容甫三人听来,却是心惊肉跳。这里也就汪容甫没见识过北海镇的武力,林子平和佐藤信渊可是一点也不怀疑赵新能做到。
想到雷神号那铺天盖地的炮火,林子平忙道:“赵王殿,古语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
赵新哈哈一笑道:“林先生,时代变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可这天下安吗?弱肉强食的时代即将到来。以后天下是武力开道的时代,我们不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