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是什么制约了我们第2章 )(2 / 6)

超过6亿。

……

可恶!

曹阳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满满的恶意和不公。

老子是个中国人,中国人做的电影排片就要受到歧视吗?

为此曹阳还特别雇佣人去米国地区做了调查。

他发现歧视是一方面,但是还有几个原因导致排片量少,电影票房拉胯

1没有分级

2没有配音

3没有宣传或者是宣传的方式不对

这三个里面,最要命的是前两个。

米国的电影分级制度真的很深入人心,分级决定了相当一部分人的选择。

以流浪地球来说,基本上可以确定,分级的话是g13。

相当一部分科幻灾难片的分级就是如此,比如说《后天》、《迷雾》、《地球停转之日》……

虽然是自愿评级制度,但绝大部分片商会将影片送审至评级委员会。

《流浪地球》省去了送审这一步,看似缩短了流程,但也意味着,无法大规模上映。

可以说,“未分级”,几乎是流浪地球无法在米国大规模上映,最大的表面因素。

其次,没有配音,直接导致了观影量很少。

米国人的观影习惯里,并不包含看字幕,他们很难想象我们看着英文原声+中文字幕,还能津津有味的场面。

这种近乎顽固的习惯,扼杀了绝大多数外语片在米国的市场。

流浪地球这样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电影,对不习惯看字幕的米国人来说,观影体验只怕不是一般的糟糕。

第三,错误宣传,《流浪地球》在米国地区的宣传投入不够,在片子当中没有任何一家米国公司参与制作,只有汉斯季默的原声大碟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噱头,可以引起一部分的米国人关注,可是在电影宣传上面,《流浪地球》并没有针对米国人的习惯做出对应的宣传策略,这一点也导致了不知道《流浪地球》或者即使知道《流浪地球》却对电影本身不感兴趣的人很难走进电影院。

第四,就是欧米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导致观影的期待感不高。

在《流浪地球》出现之前,米国人看中国的电影都是——

《卧虎藏龙》《英雄》《末代皇帝》……这样子的电影。

这些电影,在西方观众那里,把中国文化描绘成了一种古老、神秘、高深莫测的东西。

而说到流行、说到科技,则和中国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外国人通过这些作品了解我们,只会让大家对中国越来越有距离感。

米国展现给世界看的,是美国大片、是dygaga、是消费主义。

东岛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他们主要输出的,是动漫、游戏、和宅。

所以很多欧米人的刻板印象当中,认为中国人拍不了科幻大片,或者是对中国人拍的科幻大片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看中国的功夫片,认为飞檐走壁,两拳打到一个身高2米的壮汉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

综上,总总原因导致了《流浪地球》在欧米的票房失利。

本来欧米应该是3d科幻大电影最大的票仓才对的,却没有想到最后变成了这样一个结果。

看到专业的调查团队发回来的报告时,曹阳自己也沉默了。

而曹阳自己认为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认同感反而在米国人的观影感受里面并不是问题。

很多米国人,只要是看过流浪地球的,对于流浪地球的评价很高,他们也很认同里面的家国情怀,也会为人们面对大灾难时做出的牺牲而感动。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以为的失败不是导致你失败的原因。

前世的曹阳对于欧米市场的了解就比较少,这一次算是在重新学习,所以栽了个大跟头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