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当年小说的影视化,但如「科幻电影元年」这个期许所预示的,它并非圆满的终结,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因此笔者要不吝赞美它的伟大,不是因为已臻完美,而是因为它必将是更伟大之物的开端。”
“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任何一部作品,《流浪地球》或许在给下一代人,给未来的科学土壤埋下了一粒微小的种子。
你们想想看,谁小时候没有想当科学家的梦呢?
我们看到课本里面叙述爱因斯坦是如何伟大,叙述量子力学是怎么改变了世界……
霍金是如何预言人类的未来……
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在5光年之外又有些什么?
人类是宇宙的唯一文明吗?
这些都是令人感到无限着迷的东西。
同时也是这些东西,点燃了人类探索的火种和。
《流浪地球》对下一代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希望有更多更好的类似于《流浪地球》的电影出现,同时也希望我们未来能诞生更多的伟大的科学家。
《流浪地球》有了。
诺贝尔物理学奖还远吗?
诺贝尔化学奖还远吗?
……”
“2078年,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来自中国的物理学家丁仪,因为在重元素聚变领域的突破,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氧元素重聚变反应堆,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获得的第17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以下是丁仪的获奖时的感言科学的边界在哪里?科学的边界可能是人的想象力。
10岁的时候,我走进电影院,观看了一部科幻电影,讲述了一个人类建造了1万台重聚变发动机推动地球在宇宙中流浪的故事。
那一刻,我发现科学是极其浪漫的。
我找到了一生为之着迷的东西。
太阳系是人类的出生地,但人类不能永远待在出生的襁褓里。
亿万光年的宇宙,隐藏着无数的可能。
前进,向着宇宙深处前进,应该是人类文明的唯一出路。
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带着地球出发,在宇宙中流浪,那时候人类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那时候我们才敢谈浪漫。
感谢大家。
我们怎么会知道,今天有多少看了《流浪地球》而埋下对科学敬畏与探索之心的孩子未来能将人类文明推向何方呢?”
“流浪地球呈现在我面前的128分钟,全程热泪盈眶我知道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也在脑海里勾勒过鬼斧神工的冰封奇景,可是当幕布落下,脑海里的回响依然如若黄钟大吕,久久不息。
这么多年来,中国人也有一部科幻电影,能让我感受到灵魂深处的窒息与痛鸣。
它像一部奇幻片恢宏壮阔,却又具备着奇幻片所不能及的冷静理智。
我以为这只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小步。
没想到,导演艾小米给我们劈了个叉。”
……
“哈哈哈哈……劈了个叉可还行?太好笑了。”
看到网友们的评论,曹阳忍不住笑出声来。
“老板你就别取笑我了。”艾小米今天的心情不太好。
虽然今天是《流浪地球》的庆功宴,可艾小米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电影上映一个多星期了,票房成绩才卖出去了2个亿。
看起来总成绩很好,在这个时代已经足够吊打同期产品,连《爱情呼叫转移》都被比了下去,只有11个亿,可是——
博米公司投入了56个亿啊!
现在连一半的票房成绩都没有。
更何况到时候还要被电影院线分走大半的票房收入。
按照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