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和信任。
而这一点也是《流浪地球》遭遇颇多批评的地方,尤其当影片处,刘培强决定用空间站作为喷射火焰的助推器,被很多观众当做「缺乏逻辑的鲁莽情节」。
毕竟在影片的故事中,高智能的电脑已经演算出引爆木星的计划可能性为0,就算加上空间站,也未必就能成功。
刘慈欣的科幻作品,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空灵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
《流浪地球》是一部关于死亡与希望的电影。
但是刘培强仍然选择了牺牲空间站去搏那微小的拯救地球的可能,其实正是以一种东方式的感性逻辑,来对抗好莱坞的理性逻辑。
这正是影片刻意与好莱坞类型逻辑划清界限之处。
最终完成情节扭转的,并不是他们表达的「道理」,而是他们传达的「情感」。
在影片要表达的,不是好莱坞电影中的灵光闪现般的救赎,而是极有可能导致失败的一时冲动。
这种「乱来」一般的选择反而连通了中国历史上千千万万舍身成仁的义士豪杰,从张目怒骂的典韦到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所有那些可以有更「理性」的选择时,却「任意而为」的人们。
《流浪地球》将东方式的故土情怀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血气糅合为一体,在影片最后三十分钟的高巢戏中,故事的核心只有一个如果要死,宁愿与地球死在一起,也不愿意做宇宙的弃儿。
对于《流浪地球》来说,与好莱坞叙事逻辑的挑战同样还表现在对「英雄」的消解。在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看到的故事虽然有「主角」,但是并没有「英雄」。
在整个地球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在联合政府的领导之下共同「流浪」,生死与共,命运相系。
最为典型的,是影片的小,运送火石到赤道,按照好莱坞传统,克服重重困难的主角一行人理应成为重启发动机的英雄。
但是并不是,重启发动机的是比主角们快了一步的,连面都没露的其他救援队。
无所不能的英雄在《流浪地球》中是并不存在的,「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主角」,而是整个人类全体都在拼尽全力。
而「饱和式救援」这种概念的出现,不仅更加尊重科学事实本身,也将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的可能打得粉碎。
当然,这种反个人英雄的姿态并没有坚持到底,影片结尾阶段刘培强的自我牺牲可以看做是影片向好莱坞逻辑的靠近,虽有遗憾,但相对电影整体而言,瑕不掩瑜。”
“看完美国大片,你会觉得人类活着完全靠走运。
看完《流浪地球》这种“中国式电影”,你会知道人类文明不愧是地球生命几十亿年进化发展出来的最强代表。
从几千年前,乃至几万年前,亿万年前,乃至最早的时代开始,一手一脚、但坚定不移地为了整个文明夯实基础、添砖加瓦的文明先行者们,现在同样一手一脚、但坚定不移地为整个文明夯实基础、添砖加瓦的未来的文明先行者,向你们致敬!
很多人说,人要独立,要自由,要有爱心,要能够独立思考,要有尊严。
那么,是那些不知道从哪里找一个强者就跪下去祈求恩赐的人独立自由有尊严呢,还是那些一步一个脚印一代一代传递着接力棒往前走的人独立自由有尊严呢?
你是怎么选的,你就会怎么评价《流浪地球》。
因为四个字感同身受。
向国产科幻电影的先行者们致敬。
向博米公司致敬。
向流浪地球制作团队致敬。”
“虽然我们的影评水平不是很高,但也想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表达一下。
怎么说呢,就是当时看完电影之后,就特别想做一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