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拥有的专利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接下来谈判才真正进入到了核心阶段——
需要交换多少专利,以及博米的要价和苹果准备给出的专利许可费用是多少。
这又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双方一条一条地过,过得非常的缓慢,就每一条专利的价值进行协商就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
曹阳感觉这段时间过得飞快,每天早上来公司开会,然后一眨眼就到了晚上,每一条来回拉锯很长时间。
最后,差不多到了7天之后,双方团队都对彼此有了非常深厚的了解。
谈判也差不多进入到了尾声。
……
专利使用费的确定比较困难,一般而言可以根据如下因素来考虑其数额。
一、专利权人研究开发专利技术的难易程度和费用大小。一般来说研究开发难度大、开发费用多的专利,其使用费相对比较高。
二、被许可人使用专利后所能获得的收益大小,收益大的,使用费高。
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我为了这项专利研发,投入了100个亿,那么总体来说,需要收取的专利许可费用自然要高一些。
而且这项专利未来能产生的价值越大,自然使用费就会越高。
专利许可费用,可以按照年费来进行缴纳,比如说苹果想要使用博米的这100多项专利的话,可以打包给它,然后每年收取多少费用。
双方一开始是按照这一条来交谈协商的,不过大家都没有谈拢。
没有谈拢的原因也很简单。
博米认为我们在智能手机的研发上面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人力物力,自然需要有对等的要求,所以博米希望的最低价格是苹果每年需要为博米支付13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用。
13亿美元?!
菲尔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可能……”
苹果现在手机业务都还没有开展呢,主要是通过电脑和其他设备售卖来进行盈利。
苹果去年的营业额还不如中国联想呢,只有84亿美元的收入,以后20年(专利有效期)每年都要向博米支付13亿美元,确实是有点受不了。
苹果现在跟博米差不多,也是花钱如流水,手机产业还要扩大再生产,必然是要花费很多钱的,需要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的专利许可费用,确实是有点太为难他们了。
所以双发就这个金额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
看着时间不断地流逝,菲尔后来给米国那边打了个电话,远程召开董事会议,高层和乔布斯思考了很久,决定可以通过另外一种专利许可购买方式——
按照国际通用的许可费率框架来讨论费率协议。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不是按照固定金额来进行支付,而是通过商品的售卖量和售卖成绩来进行支付。
这一套标准是比较通用的国际标准,对于一些小公司来说是比较有利的。
比如说国内有一个想要生产智能手机的产商叫做小辣椒,他们支付不了高昂的许可费用,那么可以通过许可费率来获得博米公司的使用许可,比如说他们在卖出50万台手机的情况下,每一台手机需要向博米公司支付1美元的许可费用。
售卖的数量越多,需要支付的费率就越低,但是总支出费用越高,这就是国际通用的许可费率框架。
这样子的话,苹果就可以在保证自己赚钱的前提下,对博米公司进行费用支出。
因为支付的前提在于苹果要能卖出手机,并且卖出的数量越多,支付的费用越高。
于是大家重新回到谈判桌,按照许可费率这一套方式来进行协商。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这帮人赖着不走的话,曹阳已经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