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说外部问题永远要比内部问题好解决,即便是一千多年后也通常会用外部冲突来解决内部矛盾。
打仗的事,还真的是简单呢。几日下来,宋北云和左柔已经把草原可以使用、可能使用的战术部演练了一遍,发现能够应对的方法的确是不少,他们的陆地战术其实变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主要还是集群冲锋所带来的战略和战术效果。
对付这种集群冲锋,正常情况在科技领先的前提下,使用大量爆炸物可以打乱他们冲锋的节奏,步兵阵地和炮兵阵地之间也可以布置大量的铁丝网和绊雷,这样骑兵还没有贴近就会被打成筛子。
还有就是水泥碉堡,水泥的烧制技术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第一条水泥路已经在金陵城经过了一年时间的验证,效果相当完美,而且那种竹筋速成堡垒在西夏之战中也体现出了对骑兵优秀的克制作用。
宋北云算不上优秀的军事家,但他却是个优秀的资源调度者和宏观战场分析者,在优秀的后勤保障和科技压制的前提下,面对草原骑兵的冲击,他有很大的把握能把对面打得支离破碎。
这日,宋北云闲来无事正在长安工坊中闲逛,他看到不少金辽的年轻人也在工坊中学习,虽然不能进入核心区域,但他们的态度的确是让人钦佩的,这已经是七月的天气了,不站在树荫底下都活不下去的时候,可那些人却能够身穿长衫站在冶炼炉的旁边,用笔详细的记录每一炉钢铁的出炉时间和火焰变换。
他们身上的长衫已经湿透,但汗水却还在源源不断往外涌出,而工匠早就有了在炎热环境下工作的经验,在冶炼炉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大水缸,里头装着用盐和糖调配的井水,味道不算好,但的确是解渴的很。
只是嘛……这帮工匠都不太讲卫生,这水缸上头总是漂着一层油星子,但那些年轻的书生们却好像不怎么在意似的,当感觉自己被热得摇摇欲坠之时,就会出去喝上一大瓢味道不太好的盐糖水,强打起精神后再回去继续跟着学习。
虽然说这些人都是金辽等国的人,但说实话没有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学生,宋北云也不例外,所以有些人在觊觎核心区域的时候,他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学吧,都学去吧。所有人都学会了,未来才有希望。只是即便是这样,他们能学会的概率也低的吓人,因为工业不是张口能来,睁眼就能学的东西,它是一个体系,物理化学数学等等的基础科学一样不能少,后续更是还有诸如材料、冶炼、结构等分支学科。
还是那句话,这些东西都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慢慢堆积上来的,不是说看上几眼就能学会的。
他记得自己当年去军事博物馆时,那个讲解员说过的一句话“工业的差距,绝对不是理论能够弥补的。美国七十年代就已经诞生并应用的产品,很多国家一直到四十年后都无法复刻,因为那是强大国力带来的方位碾压”。
至今宋国的工坊都不能够自负盈亏,仍需大量国家财政来扶持,而工坊所有赚来的钱都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中,以工坊为核心的工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了体系,从今年开始会大规模的输出有一定文化和技能基础的产业工人和具备相当文化和技能的中级技术人员以及具有先进文化和技能的工程师。
当它形成这种流转模式之后,光靠单纯的师徒传教已经远远不能完成知识的传承了,这是辽国、金国甚至可能世界都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扫盲教育也开始逐步在商人的参与下走入了田间地头,皇权下不去的地方,钱可以。这些大商人联合起来给乡绅施压,让他们允许底层的劳动人民进行基础的文化培训。
这一环一环的递进,它需要的是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国家、需要的是一个具有执行力的政府和对新生事物不那么反感的权力中枢。
就这,金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