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沿用旧制,顺带着武周朝又沿用唐制,关于食邑这一块儿,是这样划分的。
爵位分九等,分别是
一等爵正一品,亲王;
二等爵从一品,嗣王、郡王;
三等爵从一品,国公;
四等爵正二品,开国郡公;
五等爵从二品,开国县公;
六等爵从三品,开国县侯;
七等爵正四吕,开国县伯;
八等爵正五品上,开国县子;
九等爵从五品上,开国县男;
除了男性的九等爵位,女性成员,又从正一品的公主,到正八品的奉仪,分为了十二等。
无论男女,有爵皆为贵,且有永业之地和采邑之所。
这就
这就有点夸张了。
都不用说女人,只说九等男性爵位。
一等亲王,食邑万户。
二等爵,食邑五千户。
三等国公,三千采邑。
四等郡公,二千户。
五等,一千五百户。
六等,千户。
依次往下,七八九等分别是七百、五百和三百。
按理来说,在创朝之初,对功勋文武大加封赏,这点食邑还真不算多。
你想嘛,手下的人跟你出生入死,打下这片天下,终于天下归一,你当了皇帝,那你吃肉,兄弟们还不能喝汤吗?
就拿太宗李世民来说,玄武门之变让李二问鼎天下。
秦王府中的一众文臣武将个个功勋卓著,像秦琼、程咬金,长孙无忌、房、杜这些人,都封了国公,也就是食邑三千户。
不过分吧?
一点都不过分!
那些拥护李二的叔叔伯伯、表哥表弟都封了亲王,也不过分吧?
将来李二又生了一堆儿子,自己的骨肉,再封亲王,也不过分吧?
都不过分!
那为什么给吴宁加五百食邑,跟前面说的这些都没法比,太平却说很多呢?又提什么皇帝与门阀的矛盾呢?
因为,开国的时候不过分,可再过个几十年,那就过分了,而且很过分!
举个例子,就拿吴王府他们家来说吧,算笔账。
李千里世袭了吴王李恪的一品亲王,也就是采邑万户。
可是,这还不算完呢!
李千里正房有四个儿子。
分别是天水郡王李禧;蔡国公李瓘;郕国公李峒和成纪县男李映。
一个郡王、两个国公,加一个县男。
这就是多少食邑了?
加一起是,两万一千三百户。
别急,还有呢!
李千里的二弟李玮生了两个儿子,一个继承了嗣王爵,一个过继给了叔叔李愔,继承了亲王爵。
这又是一万五千食邑。
三弟李琨,儿女之中,有五人有爵位,一个郡王、两个国公,一个嗣王。
又是一万六。
四弟李璄,归政郡王,儿子是吴国公。
一万五。
李千里还有一众姐妹,不是公主,就是郡公,最次也是县主,且不提,只说他们四兄弟。
四兄弟家里加在一块儿,食邑六万七千三百户。
六万七千多户是什么概念?
大周朝一个中小型的州郡,所有的耕地、农户加在一块儿,差不多也就六万多户。
养活一个吴王府,就得倾一个小型州郡之所有。
而像吴王府这样的门阀宗亲,多不胜数,换谁谁受得了?
如果不加以克制,国家财政什么都不用干,专门养活他们都不够用。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有削爵、削奉的事情发生,也因此而出过乱子的原因。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