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好事。
当然,涉及到这种层面的权力更替,绝非李庭芝可以参与的。
而且,他很清楚,今日被谢太后召见,名义上是在问自己的意见,实际上谢太后是想了解贾似道的想法。
“微臣,可否了解下,朝中大臣的意见?”李庭芝恭身说道。
“你觉得,临安能挡得住元军吗?”谢太后并没有直接回答李庭芝的问题。
李庭芝又皱着眉头思考片刻,缓缓地摇了摇头。
谢太后脸上闪出一丝怒气,“临安还有十万守军,各路勤王兵马,源源不断前来,临安怎么可能会守不住?”
“勤王兵马中,张世杰现在有五万兵马,其中真正上过战场的不到一万人;文天祥三万兵马,全是未经战事的百姓。”
李庭芝悠悠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这且不说,前线军心已经崩溃,没有一将可用,各地守臣,大多不是想着抗击元军,而是一心琢磨如何在投降元军之后,能保住自己的最大利益。”
李庭芝视线微抬,瞥见谢太后眼中的一丝泪光,随即又低下了眼睑,沉声说道“更何况,朝中重臣,还有谁愿意舍去身家性命,为国而战?”
是啊,还能有谁?
谢太后的眼神,呆滞而迷茫。
左相留梦炎,理宗甲辰科状元,曾历任宗正少卿、秘阁修撰、福建提举、吏部右侍郎。元军攻占荆湖北路后,朝中重臣,纷纷告老辞官,包括这位留梦炎。还是谢太后亲临其府延请,留梦炎才勉强出任左相。
然而,自上任伊始,留梦炎便上下游说,要尽快与忽必烈议和,要放弃抵抗。只有这样,宋国百姓才能逃出肆虐天下的战火,才能让千万的黎民百姓尽快地熬过这场劫难。
在留梦炎看来,求和是为了百姓的安危、为了皇室血脉的保存,而绝非因为贪生怕死。
如今朝廷之上,赞成求和的人已占多数。留梦炎也成为主和派的领袖人物,甚至连荣王赵与芮都公然表示支持和议。
皇帝的亲生祖父,支持与元军和谈,这也是主战派声势渐弱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主战的右相陈宜中,其实态度也未必有多坚决。他是支持和谈的,却绝对不支持降元。只是如今的形势,在陈宜中看来,哪怕是称臣纳币,元军都未必干休。不彻底灭掉宋国,元军自己都没有任何退路了。
尽杀朝中主和之人,置之死地而后生,并迁都福建,以图东山再起,这是陈宜中的主张。
可是,在已经席卷了半壁江山的元军面前,迁都福建,又能坚持多久?
孰对孰错,谢太后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谢太后轻揉眉尖,满脸疲惫地问道“他,是什么意见?”
“贾相有两个方案,供太后参谋……”
“哦?”谢太后眼中闪出期冀之色,“说来听听。”
“其一,尽快与大权国签订盟约,与其南北夹击元军。”
“大权国?又是大权国!”谢太后烦躁地说道“你们不是早已经向权国求援了吗?现在呢?大权国军队,又在哪里?”
李庭芝有些尴尬地回答道“被堵在扬州了。”
“且不说大权国能否杀退元军,能否救得了临安。即便可以,趋狼吞虎,元军灭后,宋国又拿什么来抵御大权国南下的军队?
到那时,权国要吞并宋国,还能指望谁来拯救?”
贾似道想引援大权国军队南下抗元,屡遭反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人都以为,权国虎狼之心,路人皆知。让宋国最终被权国吞并,还不如直接向元国投降。
起码可以免去近在眼前的兵灾。
而且,连陈宜中都认为,权国军队,居心叵测。元军南下数年,荼毒宋民无数,权国人却坐山观虎斗,始终不肯派兵南下救援。这分明是等着坐收渔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