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何为良相(2 / 2)

权宋天下 老大河 2510 字 2021-01-05

子的大器晚成,赵复却已经看到了宋国完全没有希望的未来。这样的人,如何去挽救将倾的宋室大厦?

对于未来的宋度宗,赵权没有太多印象,只知道此人以荒淫而闻名,据说曾创下一个晚上连战三十四妃嫔的纪录。

南宋在度宗手上,迅速地衰败下去倒是事实。也许真的是跟他在娘胎里落下的毛病,有很大的关系。

“属下以为,若宋国得一良相治国,当可与其联手灭蒙。若是当今官家殡天之后,朝中依然无成事之人,当可,取而代之!”赵复坚定地说道。中文网首发

但这是赵复第一次如此鲜明地表明了自己对于取代宋国的态度。

虽然附加了一定的条件,但已属不易!

只是,赵权并没有显露出欣喜之色,而是问道“赵先生以为,何为良相?”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此为治国之良相。”

这句话,是战国时李悝回答魏文侯关于“良相”的看法。意思是评判一人是否可以成为良相,需要看他在地位变化前后对于亲朋好友、对于其他人的举荐任用、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到底有什么不同。

只是,用这种方法,去评价一个官员的品德,那是没有问题。想很清楚地认识他的能力,根本不现实。

修己成人,这是古人的立身行世之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历来被置于第一位置,是所有宏图伟业的基石。

这个观点理论上似乎没错,但是在赵权看来,道德水平的高低与治国的能力完全没有必然的联系。

更何况,什么叫道德?要根据什么来评判一个人的道德水准?

儒家有儒家的道德水平,蒙古人有蒙古人的道德要求,古人与后世之人的道德观念更是千差万别。

就是北地的汉人与南方的宋人之间,道德标准也完全不同。

以德服人,不过是理想状态下的一厢情愿。

以德治国,更只是上古时代的一种传说。

“赵先生认为,贾似道可算良相?”赵权问道。

赵复一怔,又是贾似道?

他却不知道,赵权整日里念叨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北边的忽必烈,另一个就是南边的贾似道。

其他人早就习以为常,都饶有兴趣地看着赵复。

推荐巫医觉醒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