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居人,为肃慎之后,距今千年之前兴起于夫余东北千余里。《后汉书地理志》有记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其人臭秽不洁,作厕于中,圜之而居。隋唐后融入高句丽与渤海之中,史书再不见其载。”李治回答道。
对于这些古人的记忆力,赵权有时不得不表示叹服,无论看到什么,都能信手拈来一大堆的典故书袋。
“不过,老朽看来,无论是挹娄,还是勿吉,或是之后的靺鞨,包括大氏的渤海,以及女真人,应该都为同渊同流,都是肃慎之后。”
赵权突然来了兴趣,问道,“那李先生觉得,肃慎人又是哪来的?”
“《竹书纪年》有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山海经》中又有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因此,肃慎当为华夏后人无疑。”
赵权心里一动,压低着声音问道“有没办法找到确切的证据?”
“什么证据?”李治有些不解。
“就是,无论是书上的,还是地下的,或是某个石碑的,表明不管是肃慎或是挹娄或是渤海或是女真,全部都是华夏从中原迁至东北的后人。”
见到李治还是有些不解,赵权继续说道“举个简单的例子,箕子东迁后,始有朝鲜,那咱们是不是可以认为,高丽半岛上所有人,都是箕子、也是华夏之后?”
“这个,本来就是如此!”李治很坚定的答道。
“我的意思,就是根据这个思路,以后咱们就可以把东北各个民族,整个系统的族系出来,让每个人都很清楚,他们最早的祖先是哪来的,是什么人。然后……”
李治捋着胡了,略微沉思片刻,而后点了点头,说“权总管此思绝妙,某当图之。若能成,何止是泽被万民啊!”
赵权哈哈一笑,拍着李治的肩膀说道“这事也不急,咱们慢慢来,反正交给你就是了!”
两个说话间,随着前面的大岩桓两人来到一个洞穴之前。
这洞穴不算大,方约四五十步,应该是天然形成于石壁之中。洞壁燃着几根火把,让人隐隐地看到洞内的角落中,摆着的一个小小祭台。
洞穴之后,应该有通风的地方,虽然感觉有些阴冷,但起码比那些棚屋呆着舒服多了。
大岩桓招呼赵权与李治在洞中间的一个火塘边上坐下,指着正在点火的男人说道“这些人世居于此,据说已经有百余年了,这个洞穴便是他们祖先居住的地方。”
“他们是什么人?”赵权问道。
“水达达人。”
“水达达?”赵权还真的从来没听说过。
“是,他们跟从此地往北的吉里迷、乞烈迷、妻者、骨嵬等,在辽时统称为生女真。以狩猎捕鱼为生,也是最善捕捉海东青之人。我那只海东青就是这位兄弟帮忙捕到的。”大岩桓指着那个男人说道“他是现在这个部族的长者,叫兀需。”
那男人听到大岩桓叫他名字,抬起头,对着赵权一笑,露出一对洁白的牙齿。但是面色黝黑,脸上无须,皱巴巴的脸看上去比李治还老。
“他,有多大了?”赵权小声地问道。
“嗯,比我大些,应该有三十了吧。”
赵权看着这男人的脸,无语地摇了摇头。看来这里生活条件艰苦,三十岁的人活成五十岁模样。估计这样的一个族群之中,估计连个四十岁以上的人都不太可能会有。
虽然双方的言语不通,相互沟通都需要大岩桓来通译,但这个叫做兀需的水达达人,还是表现了他最大的热情。
半天的盘桓,让赵受益颇多。他不仅认认真真地了解到了海东青与其他一些鹰隼的捕捉与养殖细节,也了解到天鹅所食的蚌蛤情况。
居住在北琴海区域的水达达人不少,大部分都集中在海东,估计不下万人。这些人生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