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皇帝出京。从来是大张旗鼓的,是要对天下说明的。
刘定之无法相信,他该怎么告诉天下人,皇帝出京,就是为了一个莫名奇妙的机器?
于是刘定之给朱祁镇加了行程,就是并不直接去遵化,而是先去昌平,祭奠太宗,仁宗,宣宗三位皇帝。并视察,已经开工的当今陛下的万年吉壤,也就是陵墓所在。
虽然朱祁镇对于修自己的陵墓,并不是太感冒的。但朱祁镇毕竟已经是四十多岁了,而且寝陵的修建也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会儿就能修好的。
如宣宗皇帝那样,一年之内,动用十万人大工,紧急修建,成本不知道抬高了多少。还有不知道百姓都死在工地上。
还不如,提前开始修建。
只需几千人慢悠悠的修建就行了。有了一个基础,将来有什么事情,再加以扩建就容易多了。
这一件事情,大臣们都是很是坚持。朱祁镇也觉得,算是为朝廷好。就让少府出钱,开始修建。
朱祁镇带着大臣侍从,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昌平,为太宗,仁宗,宣宗上香。随即就到了自己的寝陵之上。
朱祁镇只是一看,就微微皱眉。
他知道他的寝陵工程其实很大的,但是到底有多大,却没有一个概念。
而今站在高处一看,整个工地面积长一两里,宽一里余,当然了,并不是全部是地穴,还
有很大一部分地面建筑,几乎是重修一座宫殿。
朱祁镇在大事上花钱从来不眨眼,该花钱的事情,朱祁镇不会吝啬,但是这钱,朱祁镇并不觉得应该花。
他立即问刘定之道“这个寝陵要花多少钱?”
刘定之说道“估计在百万两上下,不过分做十几年,每年的支出也没有多少了。”
朱祁镇听了,立即说道“百万两太多了。这不知道是多少民脂民膏,岂能浪费?”
刘定之说道“陛下,登基以来,外逐强敌,内理新政,大明之盛,未有今日。寝陵之做,并非为了陛下,而是向后世子孙宣示陛下之功。陛下也要为朝廷体面着想。”
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朱祁镇与刘定之之间其实有分歧,而今就是一个,在朱祁镇看来,如此大手笔修一个陵墓,根本就是浪费钱财。
但是在刘定之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陵墓,是朝廷的体面,也是上下秩序的体现,什么人能修什么样规格的陵墓,都是有规定的。
朱祁镇剩下这一百万两,只会让外人觉得朝廷上下失衡,并不会有其他好处,而且朝廷并非拿出这一笔钱,如此内库不出,刘定之也是能从太仓银库之中找出来一笔钱。
正如刘定之所言,看上来百万两,但是分为十几年,其实每年也没有多少钱。
朱祁镇也明白这一点,他只能妥协,说道“朕德薄,不敢越过献陵与景陵去,令让重新设计,无比要比等而下之。”
明十三陵之中,有一种说法,就是献陵最朴,景陵最小。
而献陵与景陵就是明仁宗与明宣宗的陵墓。
这两个陵墓的修建,都是仁宗皇帝与宣宗皇帝死后修建的,时间紧,任务重。只能消减规格来完成。
毕竟仁宗皇帝之死,与宣宗皇帝之死,都是很突然的。
所以两个陵墓的修建,比之明太宗的长陵,相差太多了。
朱祁镇有这个借口,限制了自己的陵墓规格。却也是合情合理,让人挑出不问题来。毕竟孝道也是人伦之大道。
刘定之奉命重新拟定寝陵规模,就不用说了。
只是朱祁镇这个命令,就成为了大明祖训之一,也就造成了大明后来大多数皇帝的陵墓都一个比一个小,也就少数出格的皇帝之外。
所以大明寝陵群要比后世小上一大圈。
朱祁镇无暇关注这些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