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回扬(1 / 2)

庶子夺唐 江谨言 4773 字 2020-04-11

杨妃明事理,看似淡泊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玲珑心,虽不张扬,但城府心机却不下于任何人。

她自幼生于大隋皇室,而今又以贵妃之名居于大唐后宫,她很清楚朝堂与后宫之间的规矩。

后宫有后宫的规矩,外朝则有外朝的规矩,聪慧如杨妃,也不会逾越半分。

外朝事,外朝了,李恪遇刺,本就是朝争所起,事在朝堂,杨妃断不会在明面上面插手,既坏了规矩,又平白惹恼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使她们母子处境难堪。

但杨妃自己不出手,不代表此事就此作罢,相反地,次日清早,杨妃便命瓶儿亲自带着李愔出宫往岑府求学,与岑文本讲明此事。

“先生,婢子此番乃是封娘娘之命前来,送上娘娘亲笔手书。”瓶儿把李愔带到了书房安置下,便独自叫出了岑文本,对岑文本小声道。

岑文本是为李恪业师,李恪绝对的心腹智囊,而杨妃是李恪生母,也是李恪至亲,两人本也相熟,但杨妃行事一向谨慎,甚少主动联系岑文本,但此次却是例外,岑文本听得瓶儿的话,顿时知晓此事非同小可。

岑文本看了看四周,见得并无旁人,才对瓶儿道“贵妃娘娘书信现在何处?”

瓶儿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自己衣袖的夹层,从夹层中取出了一封信件,对岑文本道“娘娘手书在此,请先生阅览。”

岑文本自瓶儿手中接过书信,打开一眼,果真是杨妃的字迹,接着便仔细地看了下去。

杨妃信中所写,正是李恪遇刺一事,以及瓶儿在东宫得到的消息。

岑文本将书信看完,而后用火将书信燃尽,确保并无半分字迹留下,过了片刻后对瓶儿问道“此事确切否?”

瓶儿回道“暂且不知殿下遇刺是否确为太子指示,但太子确有此言,娘娘闻得此事后甚是震怒。”

岑文本闻言,缓缓地点了点头。

杨妃要瓶儿亲自将此信交到岑文本手中,为的是什么,岑文本自然清楚。

岑文本身为李恪业师,也是李恪的谋主,李恪虽不在长安,但岑文本却也丝毫没有半分松懈,当岑文本得知此事后,便立刻已经有了计较,此事无论与李承乾有否关系,岑文本都不会叫李承乾安然地置身之外。

岑文本道“此事娘娘尽可放心,岑某为人师,为人臣,自当为殿下谋划妥当,哪怕殿下遇刺一事与太子无关,臣也不会错过此等良机。”

岑文本的反应比起杨妃来要缓和上了许多,似乎对太子酒后之言也显得不甚讶异,倒是叫瓶儿有些奇怪。

瓶儿跟随杨妃在宫中多年,一向倚为臂膀,一点就透,比之寻常宫女不知要聪颖上多少,瓶儿想着自打今日见了岑文本之后,岑文本的反应,心中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问道“听先生之言,先生可是知其中内情。”

岑文本笑了笑,回道“姑娘果然聪颖,昨日晚间,臣已收到自庐州传来的口信。”

李恪遇刺,曾在庐州养伤,庐州传来的口信,自然就是李恪的意思,瓶儿问道“可是殿下有信传来?”

岑文本道“不错,殿下口信昨夜才道长安,皇宫宫门已闭,故而未能传至娘娘耳中。”

瓶儿接着问道“殿下所传何事?”

瓶儿跟随杨妃十余载,更是看着李恪长大的,自然是信得过的,岑文本还欲借瓶儿之口告知杨妃,自也不会隐瞒。

岑文本回道“殿下遇刺非是京中刺客所为,乃是殿下自己一手筹划,既是为了震慑京中宵小,叫他们消停些,也是为离间之用,叫京中各方相互猜忌。”

李恪遇刺,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指明行刺之人是谁但光看那禁军才有的短弩便知行刺之人必是来自长安,而长安城中对皇帝虎视眈眈的不在少数,今日遇刺的是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