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对(1 / 2)

庶子夺唐 江谨言 5080 字 2020-04-11

“法司三堂不足夸,何如叩阙问楚王。”

欲谷设一事算不得什么大案,结的也快,但李恪的名声却莫名其妙地传了出去,甚至都被编成了调子,在街坊之中传唱。

不过随着李恪的名望一夕上涨,这一次不再需要任何人挑拨,各部弹劾李恪的奏本也如雪花般飞进了宫中。

御史台首官,御史大夫温彦博同李恪一向亲善,尚还能压制台中御史,可刑部和大理寺便不会手软,上到尚书侍郎,下到郎中司吏,弹劾李恪的奏本怕是已经摞地比李恪人还高。

朝堂之上,少有人会去细查此事,也没有人相信李恪只是被拉扯入局之人,朝中大臣们看到的只是三皇子楚王恪擅自插手朝政,邀买人心,意图不明。

太极宫,立政殿,李世民日常批阅奏章的书房。

李世民看着眼前对着如小山般的奏章,打开一本是弹劾李恪的,两本是弹劾李恪的,第三本还是如此,李世民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李恪给大理寺下帖子,说来算不得什么大事,只是李恪所为,和如今外面风传之事,着实叫三法司下不来台,仿佛他们变成了摆设一般。

李恪做的虽然出格了些,但李恪为民主事,本也无过,而李恪为李世民爱子,颇得其宠,李世民自是不愿以此事责罚李恪。

但李世民的心中却也有另外一番隐忧,叫李世民有些左右为难。

李世民看了眼身旁侍候着的黄门侍郎王珪,问道“叔玠(王珪字),近日关于楚王之事,你在外面可有耳闻呀?”

王珪出自太原王氏,本为废太子李建成心腹,后又因杨文干谋反案被流放嶲州,故而未及参与玄武门之变。后待李世民登基后,惜王珪之才,特招王珪回京效力,拜黄门侍郎,随侍圣驾左右。

王珪出自世家名门,文采韬略俱是上上之选,性情又耿介忠直,李世民甚至一度有引之为相之意,故而凡事有不绝者,常当面垂询。

王珪回道“此事宫外闹得风声正大,臣也曾有听闻。”

李世民问道“那此事你以为如何?”

王珪想了想,并未回答李世民的话,反倒俯身拜道“此事臣不敢说。”

李世民闻言,不解地问道“哦?这世上竟还有你王叔玠不敢言之事,这是为何?”

王珪回道“楚王乃皇子,楚王之事便是天家之事,臣乃人臣,岂敢随意置喙。”

王珪为人臣,已经历过一次皇位之争,险些丢了性命,如今对此自然是敬而远之。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朕当是何事,无妨,你但可之言,朕赦你无罪。”

王珪得了李世民这句话,这才道“依臣看来,此事本身倒是算不得什么大事,不过此事背后的危机陛下却不得不防。”

李世民道“讲。”

王珪接着道“嫡庶失衡,主次不调,陛下万万不可大意,以免重蹈覆辙。”

王珪之言一出,李世民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而王珪的意思也正是李世民所担忧的。

这话若是自旁人口中说出,李世民兴许还有担心挑拨之嫌,但王珪绝不会。

王珪一向忠直,与长孙无忌、高士廉等人关系不和,王珪向着的是李世民,绝不会偏帮太子。

而随着李恪北质回京,李恪的在京中的威望已经远超诸王,甚至远超太子李承乾,京中百姓,知楚王而不知太子者,大有人在。

不过此前李恪所为并无半点不妥,李恪的功绩也是在突厥四载换来的,于国有大功,李世民倒也乐见其成。

不过如今,随着李恪的声望大涨,三法司官员纷纷上书弹劾,李世民却不得不开始重视了。

李世民本也非嫡长子,他太清楚自己的野心是从何而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