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语谋国自古有之,远的有秦时的“亡秦者胡”,使得秦始皇大兴土木北修长城,防备胡人,但最终还是亡国于胡亥之手。近些的有隋末传的极广的“桃李子,得天下”之说,倒也应验了大唐立国之事。
谶语之说沿传已久,有准的,也有不准的,有人为杜撰的,也有所谓天象所示的,但人们大多对那些不准的视而不见,将准的记于心中,深信不疑。故凡有谋逆,将欲篡位的,大多会搞出几句谶语来,以示自己是承上天之意。
对于这种说法,李恪也不知真伪如何,也不愿轻断,毕竟在李恪自家可就有一个本该在三十年后应得“女主昌”谶语,坐有天下的人。
但这些都只是载于史册的东西,其实在更多情况下,谶语不过是一种政治手段,便如李恪这一次。
张亮是李世民爱将,要动张亮,寻常的把柄自然不行,若是不能一次打地他万劫不复,就是给自己添麻烦。
李恪依稀记得唐史之上的张亮便是死于谋逆,但怎么死的却不清楚了,只不过这一次他是要死在李恪的手中了。
张亮专信术士,好黄白之道,自然也就愿信谶语,用谶语来给张亮做局正是再好不过。
至于张亮的死活,冤枉与否,李恪是不甚在意的,毕竟只是举荐术士给李世民这一罪,便足以杀了他,就算李世民不杀他,将来李恪登基之后也不会放过他。
“公孙常的事情本宫已经问清了,你可把人带走了。”
这一次奉萧月仙之命带公孙常来洛阳的人是萧月仙的心腹齐镇,李恪交代完后,便就命人将公孙常带了下去,传进了齐镇,对齐镇吩咐道。
齐镇道“属下进京前小娘便交代过属下,待太子见完公孙常后再请太子示下,不知眼下该当如何处置此事。”
李恪问道“仙儿的意思是什么?”
齐镇回道“小娘的意思是公孙常将要检举的毕竟是张亮,此事还是交给御史台会好些。”
张亮乃当初国公,刑部尚书,三法司中刑部和大理寺是动不得他的,要动他除了直达省部外,最好的法子就是通过御史台上达天听。
李恪赞同道“仙儿说的不错,就按她的意思办,但此事干系不小,所以本宫不能交给东宫的人来办,只能交给你,你明白吗?”
齐镇应道“太子放心,属下省得,今日属下便会让他写明检举书,安排送进御史台,决计和东宫没有半点关系,就算是查,也查不出来。”
“如此便好。”李恪满意地点了点头。
此番给张亮设局,为的就是能一次做死张亮,李恪最担心的就是东宫的人涉及其中,不过好在萧月仙知晓轻重,也安排地妥当,此事从始至终都不必东宫出面,而此事无论成与不成也都与东宫无关了。
齐镇看着李恪并无异议,于是又接着道“小娘特地交代过了,公孙常此人不可靠,乃反复之人,事成之后便可就地除掉,免得夜长梦多。”
李恪听着齐镇的话,想了想道“仙儿所言很是稳妥,但不必秘密除掉他,将他除掉后可留尸于驿馆,让御史台和父皇知道他已横死长安,如此便很好”
“诺。”齐镇闻言,应了下来。
——————————————
李恪手眼通天,神通广大,可以寻出公孙常,并把人轻而易举地带来长安,张亮虽然远不及李恪的本事,但张亮毕竟也是当朝国公,不是聋子、瞎子,就在公孙常被带到长安后,张亮报信的人也到了长安。
长安城,安兴坊,郧国公府。
“儿公孙节拜见阿爹。”公孙常之弟,张亮养子之一的公孙节急匆匆地进了郧国公府,对张亮拜道。
张亮抬了抬手,让公孙节起身,问道“节儿不在河北待着,怎的急匆匆地回京了。”
公孙节起身回道“阿爹,兄长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