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之中,不通背着一捆干柴遇菩提并肩而行。明日他便打算离开,与菩提在庙中这些日子,让他想起在三清观的师父,如今他下山已经有小半年,不知师父一人在观中可好?
“在想何事?”菩提笑问道。
不通望了望山林,暮色霭霭,已近黄昏。
“在想我师父他老人。”
“心中莫要挂念,你若安好,心中人便安好。”菩提说道。
“不知你的师父是谁?”不通看着菩提,既然他有师父,菩提也定有师父。
菩提将背上干柴放下,坐在青石之上,说道“师父不让说,贫僧也不能说。”
“这是为何,出家人,师承何处,难道还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不通不明白。
菩提摇头笑道“出家人,贫僧问你,心可出家,身可出家?你我虽是出家修行之人,可是仍身处尘世,就算你我觉得小事一桩,可放在他人眼中却是大事。”
“这些事,从来没想过,我自幼在观中长大,这一次也是师父他老人家非要让我下山游历,在耳边说了多日,实在受不了才下山来。我胆子小,又不会说话,在山下可没少受人白眼。”不通叹了一口气。
“世道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人心不古隔肚皮。不是怕,而是不想看。”菩提抬头望了一眼远处的寺庙,继续说道“贫僧出家之前乃是一个樵夫,日日砍柴,拿到城中去买,二十多年,看着尘世的纷纷扰扰,心中疑惑不解,有一日师父他偶然经过,看见我正在卖柴,便问贫僧一捆柴几何钱?贫僧便答道十五铜钱。师父笑了笑,又问那浮生一世又值几钱?贫僧当时不解。师父见我没回答,笑着离开。过了几日,又来到我的面前,还是那个问题。回到家中,看着家中病重的老母,老母身患重疾,已经多年,她面容痛苦。弥留之际,贫僧问老母浮生一世可值得几钱?老母当时只是一笑,摸着我的手,说道儿啊,浮生一世,不用钱算。贫僧恍然大悟,原来心中多年不解,只因自己不通悟,于是葬了老母寻找师父,入了佛门。”
说罢,菩提不再言语。
不通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为何笑?”
“我原以为你只会将一个故事,没想到你还会讲第二个故事。”
菩提赧然“这不同,贫僧原来给你所讲故事,乃是佛门中的尊者,那可是大智慧之人,他们所感所悟,可不是你我能够企及。贫僧讲给你听,这是开悟你。现在贫僧讲的可是出家之前的往事,大大不同。”
“在我眼中没什么区别,得道高僧也不是天生圣人。道家啊讲个顺天道而为,天道几何?则要看个人本事,重要在一个‘为’字上。得到高僧可为之,和尚可为之,天下苍生皆可为之,何来的不通?”
“听你说话,不像是事事不通,也不像胆小怕事的样子。”菩提说道。
“听你讲话,也不像他人口中的得道禅师。”
二人背起干柴,继续沿着山路,向小庙走,突然林中一阵阴风,不通打了一个哆嗦,问道“如今这个时节,山风怎会如此阴寒?”
菩提宽慰他“莫放在心上,快到庙中了。”
“这山上可否是有冤魂?”
菩提莞尔一笑“贫僧虽知,道门所学颇杂,有阴阳风水之说,可是你我乃是出家人,何畏鬼神?”
不通四下张望,却见到林中有一黑影攒动,他走进菩提身旁,拍了他肩头一下“你看那黑影是何物?”
菩提头也未回“心无物,身外无物。”
不通听他又开始打禅语,心中焦急“我可没有骗你,真的有东西在草丛之中。”
“心无物,身外无……物。”菩提一回头,却看到一直斑斓大虫,从林中窜了出来,身子低俯,冷冷盯着二人。
不通急忙躲到菩提身后,说道“我说林中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