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过后,很快就到了小满。因为风调雨顺,那些播种下去的玉米已经全部开始长苞灌浆。以往的荒山变成了一道青纱帐。
雨晴每天都会到地里去看一眼,套种在地垄间的红薯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已经可以收获了。雨晴想趁着这大好的晴天,把红薯全部挖出来,切片晒干。
悦玲不懂农事,加上身子越来越笨重,多半时间都呆在家里。收红薯的时候,沈家所有的人都到了地里,沈老太太看着一个个手臂粗细的红薯,笑着说,“想我们沈家这几年来,红薯都是靠买,现在,居然也有了自己的红薯。”
雨晴双手不停的忙着将挖出的红薯捡到背筐里,听到老太太这样说,笑着答道,“今年风调雨顺,收成自然也好。等农户们把自己的一份拿了,估计家里还有两三千斤,过几天切成片晒干了存下,可以吃到明年了。”
文娘乐的合不拢嘴,她望着老太太笑着说,“雨晴就是会计划,这样下去,家里想不兴旺都难。”
自从华悦玲进沈家后,雨晴怕她难堪,就让大家叫她名字。但是家里几个工人一来习惯了,二来觉得失礼,所以一直还是叫她二少奶奶。只有文娘,因着是和老太太一辈的人,又加上雨晴的强烈要求,才直接称呼她的名字。
老太太笑着点头,“这是实话,俊杰,你书虽然读得多,但是在治家方面,还要多跟雨晴学学。”
正拿着背筐捡红薯的俊杰从地垄间抬起头来,赞赏的看了雨晴一眼,笑着说,“这方面,我确实不如雨晴。”
“你是读书人,这些只是些粗活罢了。哪里用得着学习。”雨晴低头麻利的捡着红薯。
等到红薯全部收完后,雨晴、文娘、阿才和阿贵趁着这几天天气晴朗,连夜赶着将红薯切片晒在门前的空地里,整整一大院子的红薯片,平整的铺开来,看上去十分壮观。
雨晴还精选了一些红薯切成条状,用锅蒸了,晒在簸箕里,做成署干,一时之间,空气里四处都充满了红薯的甜香。
那日吃饭的时候,文娘煮了一锅玉米粥,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玉米和熬得入化的粳米胶着在一起,鲜香扑鼻,十分诱人。
老太太端坐桌前,扶着碗笑着问,“玉米也都成熟了吗?”
雨晴已将手中端着的一盘淡黄色松软的糕点放在桌子中间,坐下说,“前几天就陆续开始熟了,今天去地里的时候,摘了几个回来尝尝鲜。”
老太太心情不错,她指着盘里的糕点笑着问,“这是用鲜玉米做的糕吧?看着很香的样子。”
雨晴用筷子夹了一块糕点放在老太太碗里,笑着说,“娘,你尝尝,看好不好吃?”
沈老太太掰了一小块放在嘴里,细细品尝,“这味道不像是玉米,这是红薯做的吧,很甜,很软,但又不是我们平时做的红薯饼品味道。”
“这是今年的红薯粉,只是我放了一些苏打,在锅里垫上玉米叶,揉匀了放在玉米叶上隔水蒸熟,吃起来倒是很松软。”
老太太细细嚼了,说,“不错,我这几年肠胃弱,已经很多年不敢吃红薯了,害怕不消化。今天蒸的红薯糕倒是适合我们老年人吃。俊杰,你和悦玲也尝尝。”
俊杰笑着伸了筷子从盘里夹了一块糕点,正要放在悦玲碗里,悦玲突然弯下身子,捂着嘴干呕了两下,她用手绢擦了擦嘴,抬起头来为难的说,“娘,这几天我胃不舒服,一直都不敢吃太多,像这样的糕点,更是碰都碰不得了。”
老太太看了看她说,“天气热了,要多注意身子,想吃什么,让文娘做就是。”
悦玲低着头轻轻的说了声“是,”又低下头慢慢吃着碗里的玉米粥。
俊杰看她实在没有胃口,将桌上一碟腌制好的酸黄瓜端到她的面前。她也只是随便夹了两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