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伐蜀(1 / 3)

朕法 明日边缘 3050 字 2020-07-07

大汉兼并赵国,设立四省,版图瞬间扩大了近一倍,西面的蜀国、魏国、沙罗,无不因此而胆寒。

尤其是蜀国的刘焌,整日愁眉不展,傻子都知道,王秦吞赵后要下手的国家肯定是蜀国。

谁让他蜀国是列国中,疆域最小,实力最弱的国家,否则也不会有弱蜀的称号。

仅有两川之地的刘焌,在王秦将注意力放在赵国的这两年间,拼了命的发展国力,可以说是励精图治。

然而,短短两年时间,并不能改变什么,蜀国有自身的局限性,地狭物稀人少,从根本上就限制了蜀国前进之路。

在刘焌拼了命积蓄力量自保的同时,伐蜀的主帅陈寻,也没有闲着,南川的不稳定因素基本被他摆平,汉廷派出了大量官吏入主南川,施政治理。

虽然在明面上,汉廷还没有宣布将南川划入大汉的版图,但大家都清楚,南川已经成为了大汉的一个省。

只待蜀灭,汉廷就会正式设省立制。

邕城。

陈寻聚集一众将领谋士,讨论伐蜀方略。

前不久,龙治、韩德消灭石井松、聂正邦,占据燕都乃至整个赵国,消息震惊天下,接下来,大汉的主攻方向,会从北面转移至西面,也就是蜀国。

而伐蜀的重任,自然落在了陈寻的身上。

十八万军队,早就蓄势待发,只待皇帝一声令下,便会向蜀国发起猛攻。

杨明、车无子、石求鱼等人摩拳擦掌,就等着分灭蜀功劳的一杯羹。

易城方面的蜀军,每天都承受在日益剧增的压力之下,以至于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发问,“大汉的军队有什么动静?他们打过来了没有?”

西川、东川两地的富户望族,都开始悄悄转移财产,要么迁往魏国,要么就溜向大汉。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更倾向于大汉,因为现在的魏国自身难保,也不安全。

反而是新兴的大汉,有超强的包容性,适合生活。

黎煌和丁宁不断加强易城的防御,但与汉军的实力增长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哪怕是在大汉吞赵设省后,刘焌也只是多增了三万兵至易城,刘焌分析,大汉刚灭了赵国,还需要时间来融合赵国,短时间内不会伐蜀。

所以,他还有一段安稳日子可以过。

他的这个想法,符合王秦的心理。

但陈寻的军队,早就准备好了伐蜀,供应大军的物资也都储备在了邕城,以免战事爆发会因补给不足而受到掣肘。

另一边的鱼腹,韩翼也在秘密筹备进攻夔门一事,若是陈寻进攻西川,他就会猛攻东川,策应陈寻,从两面夹击蜀国。

既然箭已上弦,多等无益。

王秦召开了几次内阁会议,最终定下了在秋初进攻蜀国的决策。

到时,朝廷各部全力配合支持陈寻、韩翼。

为了迅速消灭蜀国,王秦暗中抽调了部分韩德、龙治麾下的精兵悍将,前往鱼腹,增强韩翼一军的力量。

高义、倪俊等人,还没好好休息几日,就接到了王秦的调令,于是赶紧动身去鱼腹。

战争是他们这些人的宿命,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更是他们的悲哀。

蜀国在鱼腹的细作刺探到有股精锐汉军抵达鱼腹,急忙向天府回报。

汉军秘密增强军事实力,这是要发起战争的前奏。

刘焌获悉此事,更加惴惴不安,他的分析力一向不够精确,否则也不会被大汉痛揍。

他命潜伏在大明城的细作,无论使用什么手段,一定要刺探到汉廷对蜀的最高机密。

最好是能刺晓到汉廷进攻的准确时间。

只有这样,蜀国才能做好最佳的防御措施,虽然改变不了汉强蜀弱的事实,但至少可以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