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之上大大小小分布着数十个小村子,各个村子之间相距极其近,关系匪浅。
在村落的取名之上,也是十分的普通,大多数将各个主要姓氏的开头作为村子名,比如孙家村,赵家村等等。
各个村落之间,虽说规模都不大,但是总有那么几个村子稍稍强势一些,而又有几个村子则要显得不足一些。
比如海湾之上,夏家村就是其中一家比较一般的村落,不仅仅人丁稀少,还多是一些老人孩子,生活之上,已经算是十分的艰辛了。
在海湾之上,大多数村落的男丁都是靠着种地亦或是出海捕鱼养活家小,但是夏家村则是另辟蹊径,大多数男丁选择离开海湾,进入大城市,在大城市做一些苦力活,然后不定时往家中邮寄一些钱财。
在外做苦力,辛劳程度自然不必多说,不过至少在收入方面也还算是不错,不起老实本分的海湾其他人要多出那么一点油水。
可毕竟这是远离大城市的村子,在这里就连朝廷都不太愿意过多的干涉,没有多少男丁的夏家村,自然容易被其他的村子欺负,下绊子。
让这些老人孩子反抗,也没有可能性,只能是忍气吞声,能够将就也就将就了。
在这点之上,夏家村的孩子则最为感触深重。
孩子虽说年少不知大人事,但是往往孩子天性简单,在一些事情上能够看清更多,感触更加明白,而孩子经历的事少,在这些方面脆弱得像是琉璃一般,反差越大,心情越是影响巨大。
在海湾之内,有一个传闻便是,若是在路上见到有孩子低头颓丧地走着,那么八九不离十就是夏家村的孩子了。
海湾再小,毕竟也有着不少的村子,孩子也有不少,大唐对于教育极其看重,为此还还特意在海湾之上设立了一个学堂。
学堂不大,里面教书的先生也并不出名,但是对于这些处于底层的人们来说,这学堂就是比那天高皇帝远的官府还要重要,而先生的话,已经不异于是不可违抗的命令了。
大唐盛行佛法,但是在这些乡下人的眼中,还是读书人最值得敬重,道理也很简单,佛家要出家,尽是一些听也听不懂的大道理,什么来时啊,因果啊,他们都是些普通人,谁对这些会感兴趣啊?
要他们遁入空门,那不就是断子绝孙吗,这对于这些质朴的乡下人来说,可是对祖宗大不敬的行为啊。
当初为了争夺学堂的建设地时,各家各户都闹得不可开交,最终还是被当时最强大的村子,孙家村夺下了这个机会。
到了如今,凡是各个村子想要读书上学,不管远近与否,只能够往孙家村赶,孙家人自然也十分的骄傲得意。
从夏家村去往孙家村学堂的路上,一位穿着还算是体面的孩子,低着头神色颓丧地慢悠悠走着。
这孩子身穿一件就算是在整个海湾之内,都算是不错的衣裳,面目清秀,清朗干净,唯一有些不足的是,眼神低垂,显得暮气沉沉无精打采。
他叫夏至,夏家村有名的夏远之子。
夏远天生就力大无穷,是有名的干架能手,进了城里面,也是因为一股子用不完的力气,赚不不少血汗钱,整个家也就是靠着他一个人走向了还算是不错的局面。
但是夏至却并不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母亲当初跟随着村子其他人出海打渔,被一股大浪刮进海里,便再也没有出现过,生死不明。
父亲因为常年在外工作的原因,对于夏至的关心也仅仅是停留在了一些片面的关心慰问。
夏至没有兄弟姐妹,也只能够跟着已经年过六十好几的奶奶过日子,从小到大,也就是奶奶一手带大。
因为没有母亲,有没有兄弟姐妹,夏至常常是一个人去学堂,又因为夏家村的身份,没少被其他村子的人欺负。
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