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转眼间又到了寒冬腊月。今年这一年,应该是李振新在大明度过的最惬意的一年。从年初搬到天津后,他就成天游手好闲。
别人闲下来是想去外边转转,李振新则是个标准的宅男。这一年除了回了几趟京城外,别的地方是一处没去。天津城他都很少逛,也就天津码头上看过几次海船。
连总裁夫人张娜都弄不明白自家丈夫成天呆在家中到底在干些什么?其实他是什么都没干、兴致来了看看京城送过来的公文,没有兴致的时候,就坐在院子里发呆。
钓鱼可能是这一年里,他干的最多的还算正经人能做的事。经过近一年的锻炼,现在他的钓鱼水平很有进步,十天半月都能钓上来一条鱼了。天津这边的鱼滑的很,这是钓了大半年鱼收获不多的李总裁最后的结论。殊不知为了让他老人家能钓上鱼,身边的工作人员费了多少心、往荣养区食鱼塘投的鱼苗都能养活一个大食堂了。事情就是这么奇怪,李总裁的鱼钩就是没什么鱼光顾!到了后来,工作人员只能把这事归于玄学,说李总裁的鱼钩有着大机缘,一般的鱼没那个福分被钓起,只有福气大的鱼才有机会被钓。这些上钩的鱼,下辈子会变成人,投到大富大贵之家享福。这样的想法不知道被鱼知道后,会怎么看?
到了冬季以后,唯一的乐趣也干不了了,只能呆在偌大的别墅里瞎鼓捣一些事。在李振新心里一直有个当发明家的想法,比如把发电机给搞出来,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弄了大几个月,也没啥进展。原理这么简单,可就是做不出来真能把人气死。
正当他在家里和一堆铜线较劲的时候,秘书处的人着急忙慌的跑了过来。
“总裁、京师发来急电。”
边伸手接过电文边随口问了句:“什么急事?”
秘书并没有搭话,只是眼神定定的看着李振新。
发生了什么大事?秘书怎么会用这样的眼神看人。李振新心里边嘀咕、边打开电文。看到电文内容的时候,他的手不自觉的抖了起来,颤抖的手连电报都拿不住,纸片直接掉到了地上。
“宋先生病重?情况确认了吗?从前天就出了问题,怎么今天才发过来电报?”
“属下正通过电报,向京城确认消息。”
电报上说,前天的时候,宋应星出门去实验室的路上突然跌了一跤。然后人就昏了过去。送到医院后经过紧急抢救,人是醒了过来,可接下来的情况更严重,老先生身体越来越虚弱,医生判断很有可能抗不过这两天。
“赶紧安排车辆,现在、马上往京城赶!这么大的事,现在才发电报,真不把我当回事啊!”一边骂人、一边抓起大衣就往门口跑,急的李振新是手忙脚乱。
紧急赶往火车站,在车库里调了一辆车头后,专列便直奔京师。
去往京城的路上,李振心急如焚,宋应星对他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老头是他在大明最熟悉的人,也是穿越之前记的最清楚的明末人士。来到大明后,对李振新驱除鞑虏、恢复大明事业帮助最大的也是他。要不是他来陕北,陕北的工业体系会发展成什么样,还真说不准。来陕北的宋老头,带来的不是他一个人,而是整个大明、甚至是整个古代积累最丰厚、最完备技术体系。正是这些知识,结合了李振新后世的一些理念,才在陕北打下了复国的基础。兴平军才有了跨越时代的火器装备,才开始北进绥远、南下关中、光复陕甘、决战中原、乃至一统神州。
除了事业上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也是李振新的支柱。每次见到老头,李振新不安的内心就能定下来。正是有他的存在,李振新才觉得自己和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是有着天然的联系,他才会打心里认同自己就是明人这个血脉联系,因为从小到大读过的历史书上就有这个老头,而他有幸见到了老头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