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教育又赶上婴儿潮,这双重任务压下来,未来教育方面的投入绝对是大手笔,对于财政挑战很大。
陕北延川是目前基础教育搞的最好的县,全县有十二所小学堂、四所中学堂、三所技术学校,适龄儿童有六、七成入了学。其中男孩子基本上都有机会读书,只不过有些娃娃确实不是读书的料,上个一二年级,就上不下去了。振川小城更夸张,超过了九成有入学机会。
延川人就这还不满足,还想着在县城里办个大学哪。陕北的延安和榆林两府,在教育普及上也走在前列,入学儿童差不多达到了半数,用文人的话说这里现在文风很盛。
就学率高,自然有好处。不说从这里出来的军官和政务人员有多少,就是普通工人,水平也比其它地方高出不少。这边做的精密仪器,其它地方就做不出来。
王文强当知县的时候,根据李振新的安排,对这里的产业布局进行了调整。现如今延川做的链条、齿轮、轴承,还有像缝纫机、钟表、玻璃制品,优质钢材,占了全国的总供应量的一半左右,高端货更是占了九成。栓动步枪、手摇机枪、各种火炮这边的兵工场也是主产区。
靠着这些产业,一个小小的延川县,一年的税收就有三四百万两。若是统计gd指数,估计这里的人均指数应该高的吓人。反正平常人家,一年收入个一二百两银元是不成问题的。
很多到了延川的外地人,都有点怀疑自己是到了大城市。延川城和振川城,煤气路灯的普及度比长安城都高。晚上的时候,灯火通明,仿佛是个不夜城。乡下几乎看不见土胚房和窑洞,都是一水的砖瓦房。老百姓们觉得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天下最好的地方,去趟长安城都像是下乡一样。
延川百姓看不上眼的长安城,又是其它地方百姓羡慕的要死的城市。突破了百万人口大关的长安城,如今是全天下正经的工业中心。城市繁华的不像样子,光小学堂就有六十来所,中学堂十七八所,大学更是天下之最。吴老三要再建一所师范大学,主要还是为了解决长安城基础教育人才供应的问题。
相比于陕西教育的遍地开花,传统教育的故乡山东曲阜,就显得有落寂。尤其是老牌豪门衍圣公府,更是萧条的不成样子。
山东大部光复后,衍圣公很识时务的赶紧改弦更张,向永历帝上表,重新支持大明。不过李振新将这事给冷处理了。后来他们又几次三番的派人,想要得到朝廷新的册封,然而都没被回应。
朝廷这样的态度,让当代衍圣公孔兴燮非常恐慌。到了今年情况似乎变得更加严峻,曲阜当地的衙门直接派人去孔家丈量田亩,说从今年开始,孙家所有的土地必须照章纳税,若是拒不缴纳,就会被收归官府,重新分配给纳税的百姓耕种。
孔家当然不愿意了,他们家可真是祖孙十八代,都没有受过这种委屈。同大头百姓一样纳税,这是欺负谁哪?还有点尊师重道的样子吗?
被逼急了的孔兴燮不得不亲身启程北上,向朝廷讨个说法。作为有千年传承的贵族家长,孔兴燮也不是职场小白。北上的时候,他作了两手布置。一方面是上表称罪,对自己和老爹投靠满清的过往痛心疾首。另一方面是发动士林舆论,为孔家说话,让朝廷投鼠忌器,不敢深纠孔家的过失。他觉得朝廷之所以打压他们家族,应该是对自己之前贵了满清表示不满。只要自己服软,估计会高举轻放。
“总裁,衍圣公即将到京师了。朝廷当以何礼节迎接?”
“哪来的衍圣公?大明封的衍圣公不早都死了吗?”
“邦德、你这是执意要和天下读书人过不去吗?得饶人处且饶人,为啥非要揪着孔家不放?”
“不是我不放过他们家,是他们家自己不识趣。明明做了叛国投敌的错事,还死不悔改,这样的衍圣公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