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贞毓与李振新谈完之后,并没有在洛阳待几天,就匆匆赶会重庆城。这事太过重大,他必须把探的底带回去,与永历以及其它朝臣商议,大家共同做出武昌会议的应对方案才行。
洛阳城中,方以智也有点着急武昌会议的事,为了此事他专程找李振新密谈。
“王爷、武昌会议的结果可能并不乐观,不管是朝廷还是其它各部军头,他们未必有虚君共和的意识,同时咱们集中军令和政令也对他们的实际利益有损害,此事得从长计议。”
“先不管他们、密之你怎么看吾的虚君共和之策?”
“若不是在西北呆了这几年,吾可能会和他们一样反对。现在吾全力支持王爷的虚君共和,立宪堪定之策。这是目前解决天下乱局的最稳妥的方式,使天下不因一人之喜恶而兴衰,让各部不自危从而专心国事。既是削天下之权亦是向天下散权。”
“密之,吾准备在国事会议召开之前,在兴平时报上,发表系列文章,阐述虚君共和之理念,你这边也准备一些文章,到时候共同刊登,要在咱们系统内首先形成统一共识。”
舆论宣传非常重要,目前来说不光是外边的人对李振新要建立个什么样的政府,搞不明白,就是系统内部,估计也有很多人模棱两可。这种情况必须要改变,得充分动用宣传手段,来统一内部思想,同时让治下百姓认同新的治国之道。
李振新对武昌会议的结果,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若是各部能基本赞成立国方案,那就与这些军头们一起,尽快的发起对满清的总攻,在一两年内收复东部国境。若是这次会议形不成共识,光复全国的战役就往后拖一段时间,先把河南、山西等新控省份消化来再说。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干。没有友军的协作,光靠兴平均体系是无力承担起两场全国性战争的。既然这样倒不如缓缓图之,先将到手的地盘消化为熟地再说。盲目推进统一全国的进程,风险太大了。后世的历史上,就有人过高的估计了国内经济负担的能力,在刚结束了一次全国战争后,又急忙打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然后就自己内部先崩盘了。
十一月中旬,李振新动身南下,赶赴武昌,正式准备即将召开的武昌国事大会。
大明各部的军头们,也在这段时间里,陆续前往武昌。不管是抱有什么目的,大家都不想错过这次会晤,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绝对是一场关乎国运的历史性会议。
“西宁王的使者已经传来话了,他们家王爷在三天后就会到达武昌。”
“目前能确定会亲临武昌的军门有几位?”
“山西的姜小将军,贵州的刘军门、夔东的皖国公、西宁王已经确定会来,云南的吴军门的使者说,他家主帅,也已经动身,厦门郑系和舟山的张军门,此前联络的时候也答应要过来,只是到现在还没有传来他们动身的消息。”
“这两部距离太过遥远,很难保证是否能按时赶过来,咱们要做好他们过不来的准备。”
郑成功和张名振两系,是现在唯二的与其它大明军马没有直接连接的势力。使者之间可以穿过敌占区,进行沟通。但主将就比较麻烦,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海船到广东西南的港口上岸,然后穿过广西、湖南进入武昌,这一路大费周章,他们未必想这么折腾。
随后的几天,李定国、刘体纯、刘文秀、姜振宇、等人都按时抵达了武昌。吴三桂个老贼头,犹犹豫豫一直盘桓在湖南境内,就是不敢进入武昌。
他现在对李振新是又怕又惧,即害怕来了之后被收拾,又怕不参加这次会议,让人找到理由更会收拾他。吴老贼如今最大的心愿是,李振新等人忘了他的存在,让他安安心心的做云南王。
相比与四川,吴三桂发现自己似乎更喜欢云南。这里虽然地处偏僻,民事复杂,但有一样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