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名不正言不顺(1 / 2)

振奋新明 小波不停 2152 字 2020-11-13

孟祥辉结束假期回到,军营的时候终于如愿的盼来了新兵配发武器的时刻。作为步兵,他的装备很简单,一支燧发枪和刺刀,一套盔甲。

有了武器之后训练就更枯燥了,每天半天的体能训练,半天的举枪装填和战阵训练,长官们对他们的要求更加严格,而且还推行了末位淘汰制。一个月后整个全连所有人员考核,最后十名士兵会被淘汰出局,将会被清退出虎威军。

这项制度让所有人都感到压力很大,生怕自己因为表现不好而被淘汰。

军队的扩编工作有序推进,李振新似乎找不到发挥水平的舞台了。没办法只能在学生面前找找感觉。最近这段时间他到中学给学生们上课的频次明显加多,恨不能每天都去。

中学的课程内容让很多传统读书人非常看不过眼,四书五经的内容非常有限,连论语也只选了短短的两段当教材。一个读书人读不完一本论语,这是正经的学校吗?

更让读书人气愤的是,不学无术的李将军还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大放厥词,说大明之所以有亡国之祸主要是因为读书人只读四书五经,而不重视实践学问,一个帐都算不轻,五谷都分不明的读书人能治理好国家吗?

读书人就应该能看的懂经世文章,挥的动锄头,骑的了马,上的了战场。坐着轿子,不知民间疾苦的人是当不了好官,打不了鞑子的,就是逃跑也比别人跑的慢。听听这叫什么话?这李将军枉称读书人了。

李将军到底是不是读书人?振川城里的争议非常大,有人认为他学究天人,博古通今,有人认为他不学无术,沽名钓誉。

对虎威将军的学识最佩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虎威军副总指挥肖正南,另一个是镇川医院院长吴有性。肖正南服气李振新是因为,在军官班李老师讲过一段天下强军都跑的快的理论。这几次和清军的战争,让他越来越觉得这个军事理论无比的正确。

别的不说,就拿前不久面对清军的突袭,要不是虎威军集结的快能迅速出城作战,那后果可不堪设想。而最后让清军大部队撤走,也是因为虎威军跑不过清军才不能全歼敌人的。能从古今战例中,总结出这样的至理,不是学究天人能做到吗?

吴老先生佩服,是因为和这位李先生谈医学,总能把自己隐约有点眉目的医学思考,直接用简单直接的方式提点出来。

比如瘟疫的防治,李振新就提出了要阻断传染源,还要提高人的抗病能力,治这种恶心病,药的作用是帮人而不是灭病,灭病的主体在于人。这让吴有性接下来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而且李振新的消毒防治感染的一些方式,通过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果的,这样的人学问肯定高深莫测。

得到专业人员的肯定,李振新觉得就够了,犯不着和一些啥事都弄不明白的二百五较劲。你们打仗有肖正南专业吗?治病救人有吴先生的水平吗?说白了就是啥都不是只会放嘴炮。

所以聊天之类的,李将军都特爱找这两位专业粉了,有共同话题能体现出水准。

这天李振新又到吴有性的医院去找这位老知己,探讨学问。结果老先生这次不聊治病救人的事,而是问了一个李振新不怎么重视的问题?

“敢问将军志在何方?”端着茶杯喝茶的吴老爷子,突然问了一个不沾边的问题!

“自然是驱除鞑虏,复我中华了。”这种问题都有固定回答的套路,李振新张口就来,书背的贼顺。

“名不正则言不顺,志就不达,李将军是以何名义,来实现心中大志哪?”老爷子连茶杯都没有放下,貌似漫不经心的继续问道。

听到这里李振新算是明白了老先生的意思,他这是对虎威军和李振新的势力有了更高的期待。之前在这里,老先生可能也就把自己定义为发挥余热,为抗清事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但是现在他心里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