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没想过种桑树吗?”
这一问让陈霖莫名其妙,村里又不是没有桑园,为什么要种到塘埂上?再说种了这么多桑树又有什么用?
“本地桑园的桑叶已经够用了,若偶尔不敷使用,到外村买一些便是。”陈霖道,“再不然,多植一些便是……”
明末的广东,人地矛盾远不及清代那么突出,对土地的利用和精细化管理还没有内卷到后来的程度。
如果按照时髦的理论来说,桑基鱼塘这种体系本身也是农业内卷化的一种体现。
李幺儿对沈苏道:“你来和霖先生说一说这桑基鱼塘的好处吧。这也是考考你的知识牢固不牢固。”
“我晓得了。”沈苏笑着应道。
她看了看陈霖,又垂下了目光,虽然今天才是第一次见面,但是这短短的接触中她对陈霖的观感很不错。
这少年人虽是富家子弟,但是态度谦恭有礼,举止说话从容儒雅,不卑不亢。较之那个只要一见他们只会谄媚的笑,见到村民便凶神恶煞的陈宣要顺眼多了。
沈苏道:“陈先生,这桑基鱼塘是这样的……”
在整个桑基鱼塘的系统中,桑叶采收之后用来喂蚕,蚕的排泄物蚕沙和缫丝之后留下的蚕蛹作为鱼饲料;鱼起塘之后,塘底肥厚的淤泥挖运到四周塘基上作为桑树肥料,由于塘基有一定的坡度,桑地土壤中多余的营养元素随着雨水冲刷又源源流入鱼塘。循环中产生的多余营养物质和废弃物周而复始地在系统内进行循环利用,没有给系统外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也节约了种植、养殖上的成本。
一家农户可以根据时节变化统筹安排农事活动,一般正月、二月管理桑树,放养鱼苗;三月、四月为桑树施肥;五月养蚕,六月卖,蚕蛹用来喂鱼;七月、八月鱼塘清淤,用塘泥培固塘基;年底几个月除草喂鱼。
“……如果有余力,还可以采摘桑叶养羊,更多一笔收益。您看这营生是不是做得?”
陈霖细细琢磨她的话,心想这法子是谁想出来的!真是绝了。他沉吟道:“法子是极好的,可是这么以来,养蚕的人家便只能养鱼了,再无余力种地。”
“卖了鱼和茧,还怕没钱买粮食吗?”沈苏说,“我们家乡,光是养蚕就一家子衣食无忧呢……”
“接下来,我们就要在南沙推广桑基鱼塘。”李幺儿接着说道,“这事还要你多出力。”
{();} (ex){}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小人自当出力。”陈霖想了想,虽然是件好事,但是一开始推广肯定没人愿意干??当初他父亲推广蚕种的时候亦是这样。得找一户人家出来做个表率,大家看到确实有收益,才会跟进。
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李、沈二人对视一眼,笑了。李幺儿道:
“你说得对!自古推广新作物新技术都得有个过程。要让老百姓确确实实的看到好处了才行。再说了,新作物新技术到底适合不适合本地,也得先试试。要不然推广开了却失败了,岂不是祸害了一大片。”
“首长深谋远虑。”
“这么快就学会拍马屁了。”沈苏笑道。
“不,不,小人这是发自肺腑。”陈霖的脸又红了。他过去没接触过象李幺儿、沈苏这样的“澳洲式女子”,很不适应她们这种毫不掩饰的说话方式。
“哎呀,脸皮真薄……”
李幺儿无心听学生打趣,打断道:“你想想看,村里谁最适合当这个示范户呢?”
陈霖沉吟片刻,心想这人家第一不能富裕,富裕的没有改变的动力;第二得有鱼塘;第三家最好家里也养蚕……
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适合的人选。
“陈霁家最合适。”
李幺儿示意了一下,沈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