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节 黎寨(1 / 3)

临高启明 吹牛者 4291 字 2020-10-27

第三天,勘探队来到了昌化江中游的一个黎寨,这里就是向导的母舅所在的寨子。勘探队决定在这里歇脚,打听下面的路程情况,再找个向导。王伙计对过了黎寨之后的道路就不甚熟悉了。

这个黎寨和慕敏见过的临高的黎寨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是门口的文面的黎族妇女和他们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还真得很难和本地一般的汉族村落相区别。

这里的村寨很大,将近百余户人家,房屋罗列整齐。村外的河畔平地尽数开肯成了水田植水稻,不象其他地方的黎族那样种“山栏”,看得出无论是生活水平和农业生产都要高出其他黎人一些,

仔细看的话,就是美孚黎的房屋虽然是汉式的,却比汉人的房屋要建造的简陋些。这里男人都梳一个发髻在脑后,戴耳环,女人用黑白相间的布巾缠头,不分男女都穿一种黑色的对襟无纽上衣。

“美孚黎的来源是挺有意思,”方敬涵说,“据我看的一些资料推测说他们很可能是先秦两汉时期最早来海南岛的一股汉人移民的后裔。”

美孚黎的名称也透露出了他们是岛上的后来者,“美孚”是他们的自称,意思是“住在下路的客人”,显然他们的到来要晚于其他黎人。美孚黎在昌化江两岸占有较好的田地,能够种植水稻,不种“山栏”。纺织技术也优于其他黎人。过去的民族学调查中还发现,他们的织布机非常类似汉代的中原的同类机型。美孚黎的原始公社成分很少,社会差异明显,有祠堂,修族谱,排班辈,宗族间还有矛盾。

叶雨茗说“那他们一定会说汉语了?”

“两汉的汉语?够呛!”熊卜佑说。

“这只是一种推测,也可能是大陆上已经汉化的其他民族的后裔。再说了,人就是真得汉人的后裔,也不见得就会说汉语啊。”

“想不到你对黎族还挺熟悉的。”慕敏有些惭愧,自己可是标准的黎族,但是论到对本族的认识,远不如这个大学毕业生知道的多。

“这也算是一门课程。”方敬涵有些不好意思,“专业里要用的东西。我是学社会学的。”

“这专业听起来很……很厉害。”慕敏想了半天才想出这么个形容词,“可以搞民族学研究什么的。”

“我们一个专业四个班,每个班四十个人。一界就是一百六十。全国开这个专业的本科院校起码也有二三十个,我上哪研究去啊。”方敬涵一脸苦笑,“所以就――”

方敬涵说着,心里又是一阵隐痛。全新的开始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忍受了几个月的辛劳之后,他再次发现自己不是主角,穿越团队里人才济济,硕士能编连,博士可成排,海龟无数,连在米国打炮开飞机的衙内都有,自己这号人,到现在还是个基本群众。最后被作为“废材”给丢到了勘探队里。

“要不以后你就跟我干吧!”慕敏大大咧咧的一挥手,“我的黎苗事务办公室缺人。”

“喂喂,老大,你挖人也稍微背着人点成不?”崔云红笑道,“当我不存在啊。”

“我说的是事实。就这么办了,回去就办手续。”

说笑着转过河湾,前边山坡上一片房舍,向导道“前边就是堑对寨了,是我舅舅家。”言辞中颇为亲热。

望坡跑死马。虽说黎寨近在眼前,还是足足又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这里河水已丰,水很浅,但是清澈见底,岸边满是高大的乔木。走近了见树枝下都挂着累累的大豆荚。慕敏大为好奇,忙叫众人看。

崔云红笑了“这是皂角树,有什么稀罕的。我们家乡下村边多的是。”

“就是天然皂角洗发露那个?”慕敏对皂角的印象只有这些。

“对,皂角过去是天然肥皂。洗衣服、洗澡都不错。”崔云红停下来看了下,这片皂角林从岸边一直长到丘陵的坡地上,少说有十亩。真是一片极好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