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也算是暂时有了个了结。
这是朱大皇帝的让步,也是他的缓兵之计!在这一次朝会前,最后一分钟,他才将所有计划制定完毕。
同时确定,使用时,能够保证绝无差错。
首先第一步,当然是要在朝堂上甩锅,把所有问题和责任都一股脑扔给他们温体仁和周延儒。
之后,再从国内选择两块容易控制的地区,推行商税、商牌。
首选之地,一南一北,分别是天津和应天府。
但这两个地方虽然朱大皇帝已经有了打算,却必须要借用周、温之口道出才行。他们想得没错,这个“恶名”仍需他们来承担。
正所谓新时代,新国家,自己挣钱自己花。
他们两个都那么卖力的挖坑了,怎么好意思不把果子还给人家呢?
选择天津,是因为它原本就是水旱码头,关税重镇,其次也是因为它包含在京畿之地,无论国策推行怎样,或者说出现任何问题,自己都能及时反应,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而言。
天津方面的一切操作,都可以从御书房直接下达,这样就免去了中途很多手续和时间。
至于选择应天府,也就是南京,是因为那个地方不但有南三营管着,同时锦衣卫在应天府也有自己的主要分所。
南三营,指的是驻扎南京的三千营、五军营和神机营。
当然它们的名字、建制虽然和京师三大营相同,但是其兵员数量以及军备、战力方面,相差悬殊。
朱大皇帝完全可以利用这两个衙门,把应天府牢牢控制在手中。
而且两地分列南北,也能最直观的从获取数据上,将大明经济侧重和体系进行完整分析。
这样一来,可以一举两得。
不过在这两步中间,朱大皇帝还设计了一个专门用来泄恨连环套——打廷杖!
只是这个廷杖,不能落在温体仁和周延儒身上,毕竟名不正言不顺的事,是不能做的,而朱大皇帝也有自己的适宜目标,那就是倒霉蛋——闵洪学。
要说此人很有意思,他出身望族,是闵氏的第十三世孙,弘治朝刑部尚书闵珪第五世孙。
崇祯三年三月,闵洪学被任命为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
是上一次挨打的右都御史张捷的顶头上司。
这个人,不算太好,身上没有太多劣迹,但是身陷党争无法自拔,眼下他正躲在温体仁的庇护下。
朱大皇帝知道,他能升任这个左都御史,就是靠着和温体仁悄悄手拉手,一对好朋友。
因为闵洪学其人,早就在天启七年二月,请求休致。
之后天启皇帝曾三次有心开复,都被他拒绝,到了崇祯元年,这才给了他一个“在籍调理”的恩赏,之后同年,被崇祯皇帝强行启用,直到今天。
他身上没有太多毛病,就是油滑了一些,和温体仁、周延儒之间都有联系,自然也就成了朱大皇帝首选的开刀对象。
莫瞧这老头子一把年纪,可身体却精猛的很,一般小伙子都不如他。
朱由检深吸口气,折返坐回龙椅,泄恨的环节,即便没有可乐爆米花,好歹也得有个坐,让自己仔细欣赏不是?“朕,刚说的话,都记住了吗?”
“臣等,遵旨!”
“好。”
朱由检颔首,脸上忽然露出一丝耐人寻味的微笑,“如此你们起来吧,这件事一定要做好,从速办理,同时朕要求内阁,在两天之内,向朕提举出合适的试行地区,记住,一定要让朕满意,不然严惩不贷!”
卧槽,这不是要人命吗?
两位内阁几乎同时在心里骂了一句,天子爷这不但是要给他们扣帽子,里面还得装点水!
提举地区不难,可是要让他满意,那就另当别论了,谁知道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