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三年(1 / 1)

“弟子试言之,若有不妥之处,请老师指正。‘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策,乃是用于一方国力增长,一方国力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增长,如此方能得建大功。

如若双方国力同时增长,则此策便是空话。就以今日吾大汉和曹魏为例,若北伐前吾大汉国力为三,曹魏国力为十,此次北伐得胜,吾大汉国力应为五,曹魏国力当为八。

假设双方国力同时增长,为方便计算,吾以双方国力每年增长十分有一为计,则十年后,吾大汉国力应为十,曹魏国力便是十六。

再过十年,则二十年后,吾大汉国力计为二十,曹魏国力便是三十二,由此可见,开始吾大汉和曹魏相比,国力只是相差三,十年后则相差六,二十年后更是相差十二。

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双方国力之差距只会越来越大,逐渐由开始的尚有战而胜之之力,变为仅有一战之力,最后甚至变为战无可战,因实是毫无战胜之可能。

故以弟子愚见,吾大汉当于巩固雍凉之地后,尽快组建一支精锐骑兵,于三年内再次北伐中原,给予曹魏沉重一击,至不济亦要拖慢曹魏国力之增长。”

“幼常所见,与为师心中所想不谋而合,组建骑兵之事,为师已收到孟起心腹亲兵送来之信,既然孟起已经想通,并甘愿化名为马铁,那么凭借孟起当年在凉州的威望和人脉,相信从凉州羌族中征调三万骑兵并非难事。

只是羌族之骑兵,单人作战或许胜于曹魏之骑兵,然集团作战,与曹魏骑兵至多相持,或许还有点不如,恐难以在北伐中得建其功。”

“老师所言之事,弟子于得知孟起将军还健在之后,已经思考多时,如今已有点眉目,只待向老师禀明,征用军中工匠保密制造,待验证其效用后再行推广即可。”

“哦,还要保密制造?幼常又想到什么了,不妨先向为师简述。”

诸葛老大既然如此说,我也不藏着掖着,就将马鞍、马镫、马掌、马刀等骑兵终极装备一股脑向诸葛老大说了一通,着重描述了一下这些装备各自的构造和作用。

诸葛老大对这些东西表露出巨大的兴趣,果然是发明木牛流马的大发明家,听完我的描述后,诸葛老大应该对这些装备都有了大概的印象。

而其对马镫和马掌尤其重视,因为这两个装备,耗费极少,功效却是极大,一个是大大辅助骑兵发力,使骑兵能够在马上更容易取得平衡,大幅增强骑兵的作战能力。

另一个则是保护战马的蹄子,减少战马的损伤,那么骑兵的建制就能够更容易保存,不致一战就损失了一批优秀的战马,毕竟这个年代来说,战马真的是比骑马的人更金贵的。

诸葛老大与我探讨完这些骑兵装备后,向我说道“幼常所言这些物事,俱是骑兵利器,只是若要全部装备三万骑兵的话,恐非三年时间能够做到。”

啊,只顾考虑如何增强骑兵的作战能力,居然忽略了这个时代的生产力问题,大意了,于是我便向诸葛老大问道“以老师只见,三年内可装备多少骑兵?”

“嗯,算上此次北伐数场大战缴获之各种装备和在长安城内的库存物资,再加上之前遣散了不少曹魏士卒所回收之各种装备,以为师估计,应该可以匀出一万五千名骑兵的装备。

只是若只有一万五千骑兵的话,北伐中恐难当大任,毕竟曹魏自曹孟德以来,一直有组建骑兵之举,国内骑兵实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