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近侍整天在皇帝身边,表露忠心的机会多的是,而且也容易被皇帝看到或知道,皇帝自然对其容易生出好感。
相反,领军大将长期在外征战,连皇帝的面都少见,就更不用说什么表露忠心的,聪明的还会在仅有的上奏机会表一下忠心,但效果亦是有限。
不聪明的就连仅有的表露忠心的机会也不懂得把握,那么皇帝对他的印象就可想而知了,万一遇到有心人构陷一二,那么等待他的只有悲惨的命运了。
所以古往今来的诸多历史上,凡是领军大将,无论其功劳多大,只要政治智慧不足,不懂得如何向皇帝表现自己的忠心,其下场必然凄惨。
看看韩信和岳飞就知道了,一个可以说打下了汉朝的半壁江山,一个是反攻金朝,几乎得以恢复北宋的疆域,但是只要皇帝不信任,韩信落得一个身死被夷灭三族的下场,而岳飞更是千古奇冤,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被屈死在风波亭,虽然宋朝的政治斗争尚算仁义,没有被灭族,但是子孙后代也是贬官的贬官、流放的流放、避祸远方的避祸远方,也是落得一个家族星散的下场。
只有王翦和郭子仪这种领军大将,深深明白皇帝的心理,才知道怎样做能够获取皇帝的信任,好让自己领军在外征战,可以毫无掣肘,顺利建功立业。
所以王翦在率领六十万秦军出征楚国,发动灭掉楚国的战争前,就向秦始皇“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之后秦军到达楚国,开始与楚军交战后,亦先后五六次向秦始皇求赐良田美宅,到后面甚至连王翦自己的部下都看不下去了。
而这个时候,王翦才向部下解释,说如今秦王嬴政将举国之兵尽数交到自己手上,定然对自己多有疑惧,故此自己才向秦王请求多多赏赐良田美宅,让秦王知道自己贪财好享受,并无大志,借此打消秦王内心对自己的疑惧。
若非如此,一旦秦王对自己产生怀疑,让自己身死族灭还是其次,若下令大军临时回转,仓促撤回秦国,万一让楚国捉住机会,重创秦国大军,以致动摇秦国统一天下之根基,那么自己就万死难辞其咎,愧对这么多年为同一天下大业而牺牲的诸多将士了。
最后,王翦就是凭借这个做法,让秦始皇嬴政完全对其放心,让王翦尽情放开手脚对付楚国大军,最终王翦用计打破楚将项燕,然后俘虏楚王负刍,灭掉了楚国,王翦亦凭这个功绩获封为武成侯。
另一个郭子仪就更是厉害了,虽然郭子仪一手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和洛阳东西二京,可谓是中兴唐朝的“中流砥柱”,甚至有人说他有“再造唐朝”之功。
但郭子仪就算功名著于朝野,亦毫不居功自傲,而是对自己所事的唐朝历代皇帝都恭敬有加,就算嫁到自己家的升平公主与自己的儿子郭暧有矛盾,也亲自向皇帝请罪,就算皇帝表示这是家事不予不追究,郭子仪亦回家杖责郭暧,以示对皇室的尊重。
郭子仪不但像王翦一样向皇帝多多请求赏赐以自污,还有一事做得更绝,就是大开府门,随便让人进入自己府邸,登堂入室,以向皇帝宣示,自己家中并无隐秘可言。
所以郭子仪一生屡次被投闲置散,但他只要没有发出怨言,皇帝最终也会选择信任他,而重新起用郭子仪。
郭子仪就是凭着这种智慧,一生历任太尉、中书令、关内河东副元帅,爵位更是从戴国公升为汾阳郡王,唐德宗即位后被尊为“尚父”,死后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郭子仪功业彪炳,而且功业得以善始善终,不为皇帝损毁,可谓是历史上罕有的事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