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孙文北上(上)(1 / 2)

对此,张作霖很认可,小六子求稳的心态甚至比他这中老年大叔还要迫切,对政治家来说,这是件好事。

所以以张作霖为首的“国家统一委员会”率先通电全国,以“和平统一”为目标,要求孙逸仙、各地方势力、各党派停止纷争,齐集北京共襄国事。以期待建立一个统一军政、民政、财政与外交的联合政|府。

正史上本来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奉系战败并退出关内。接着直系首领曹锟贿选总统,奉系人马主动进行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手下高级将领冯玉祥趁机发动“北京政变”赶曹下台。在1925年元旦孙逸仙在冯、张的联合邀请下赴北京共襄国事。

但是因健康原因,他在3月25日病逝,从此国民党群龙无首,分裂为“西山会议派”、胡汉民派、汪精卫派、孙科派、两广军人陈济棠、李宗仁等地方势力。然后拥蒋的冯玉祥、阎锡山等或分或合,各地方实力派与中央又是一番龙争虎斗,让日本人趁机占了个便宜。

历史的滚滚车轮在张汉卿的努力下,终于按照他的努力有了些变化。这一时空,没有发生直奉战争,而奉系的旁支人民军反夺旗斩旌,在政坛有极大的发语权。

在张汉卿盛情邀请下,到上海后“专理党务”、致力于中华革命党的改组工作、并和廖仲恺、朱执信等筹办理论刊物《建设》的孙逸仙欣然离沪赴京,筹开国民会议。

正憧憬于力排各派系(尤其是奉系)、保持对北方局势的影响的曹锟与吴佩孚两位直系首领被张作霖的通电打了个措手不及。虽然对孙逸仙的到来有一丝敌意和慌乱,但是也不得不做出一种姿态,通电表示欢迎孙逸仙北上。

面对党内各种各样的猜测和怀疑,以及对他北上安全的考虑的质疑,孙逸仙以一个革命者的伟大气魄,坦然面对,置生死于度外,于1923年6月10日携夫人宋庆龄乘专列北上。

11年前的1912年,他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身份,依“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的誓约,亲赴北京,与袁世凯面谈,向袁表示,退出政界,建设中国铁道。

就在那一年的8月,经宋教仁从中斡旋,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

就在那一月的25日,孙逸仙在北京举行的国民党成立大会中被选为理事长,但孙逸仙以“决不愿居政界,惟愿作自由国民”,即委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而自己出任总部于中国铁路总公司经理。从此再未踏足北京。

而今重游故土,物是人非,前生往事如梦般在眼前影现。

由于恰逢张绍曾内阁总辞职,他的意外北上还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报刊说是“有接掌内阁之意图”。以讹传讹,倒让很多人信以为真。

以他的威望,做总理也不是什么难事。有直、奉控制大局,由他出掌内阁,让中国最大的三股势力“统合”在一起,倒真是一个稳定中国政坛的好搭配,亏他们想象得出来。

政治斗争是残酷无情的,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已经深深地印证了这个真理。直系不会傻到为他作嫁衣裳,而以奉系小子张汉卿的精明,岂能让他顺利做大?思想感情是一回事,政治是另一回事,有时不是以本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己注意到张汉卿还是在民国6年,这个时年17岁的人称“少帅”的公子哥儿,虽然出身大军阀家庭,却思想新潮,身体力行鼓吹皿煮。在自己革命的低潮时,高举“三皿煮义”大旗,让他欣慰不已。

作为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公子,他的影响力非常巨大,自己在东北的国民党干部们所传来的消息都是正面褒扬张汉卿,东北新政已经显现出来的巨大成就和发展潜力常常让他心慕不已。他也曾指派李章达经黑龙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