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倍感压力的张景惠迅速命令该旅副旅长接任,并孤注一置地攻进直军阵地。之所以这么拼命,是因为多名奉系将领都得到提升,自己已经落于下风。若此仗不能扳回面子或者真由少帅接手,自己在奉系的地位可就岌岌可危了。
16师也是奉军较早成立的部队,很多军官都是和张汉卿同学的第一、二批奉天讲武堂速成班毕业,打起仗来还是有股子锐气的。若非邹芬轻敌冒进,即使是以一敌二也不至于旅部被人轻松端了。旅长被俘,全旅上下在受到申斥后也憋着一股劲,打起仗来特别不要命,正面的三倍之多的直军竟然被打怕了。
这时候担任直军少尉代理连长的王瑞华决定反戈一击。
他是“奉情局”在皖军中发展的军官,两年前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被被编入边防军,先后任班长、排长,最后凭借努力和军事天份,在刚刚升任连长助教,军衔为少尉。
因为是辽宁锦州人,在有着强烈地域之念的皖系里过得差强人意。因为以他的资历和能力,如果在奉军中,至少也得是个团副正营的职务。想想历史上就是他介绍同学王以哲加入奉军的,现在错开时空的王以哲已经官至少将了(他消息滞后了,王以哲早已晋升中将)。
让他不满的还有段祺瑞出卖东北利益和日本人签订的条约,让他觉得继续呆在皖军中有违志向。在“五四运动”时,很多人都投奔了正气凛然为国呐喊的奉系,他也托人向“不耻下问、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少帅张汉卿带过口信,却被指示隐藏下来伺机立功。
熟知民国史的张汉卿对于王瑞华的来历是一清二楚的他的父亲是锦州义和团的领袖,他的孙女是刘少奇夫人的四嫂,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他“根正苗红”,一家子都搞革命。在历史上的张学良彻底信任的人中,除了张作相,他绝对算头一个,而且地位不比王以哲差,最高峰时曾做到张学良的副手。
奉系正是用人之际,但像王以哲这样快速升迁的机会不多了。王瑞华的能力虽然现在不彰,但终归在有德有才之列,要想迅速提拔他,必须有军功。早就预料到直皖大战的张汉卿,当时就预留了一个棋子。
在交战最激烈的一刻,王瑞华带着早已经被他洗脑成功的一连士兵,突然冲进边防军第2师指挥所。乱军之中最怕窝里反,指挥所的警卫部队被这突如其来的交火打懵了,虽然该师长在警卫护卫下逃窜,但全师指挥系统被打乱。加之谣言四起,前线官兵军心动摇,竟然被奉军两个团击溃。
早已无战心的第9师师长刘询见友军不明溃败,不但不去救援,反而命令全师退出战斗,任由边防军一败涂地,以期保全实力。不过他还是自食恶果,得胜的奉军并未住手,反而乘机扩大战果,顺带着把他也收拾了。将无战心自然谈不上谋略,他一气退出五十里,把张家口撒手扔给奉军。
这一役,成全了张景惠,也是他后来叙功为绥远都统的重要原因。而王瑞华,战后因莫大功劳连升两级,以少校领中校衔入东北讲武堂,接替戢翼翘为学生教导队队长。
战场上是热火朝天,笔头上也没闲着。吴佩孚声讨段祺瑞,斥其为“卖国媚外,实为汉奸,谓今日之战为救国而战,为民族而战”;张作霖则通电声讨其“擅用国器、动用边防军逞其私利”。如若不将边防军退回原驻地,则“奉军上下,当以翦除国蠹为己任,再造共和”!
说起来,段祺瑞组建边防军本就是要把它当作自己的私兵来着。不过时过境迁,他现在的职务不是总理,而是“边防督办”,使用这支军队就有些跋扈了。不过刀架在脖子上,任谁也不至于按兵不动不是?
本来,从7月11日起,直皖两军前线已有了小规模的冲突。北京城中已时闻炮声。传说边防军和刘询的第十五师有不愿出战的表示,每与直军接触,均着着后退。迨奉军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