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这你不一定比我快呢!”
这话噎的曹利用无言以对,在太祖太宗甚至官家早期,所有官员都是要参加常朝的,而且官家亲自出席,但时间长了官家松懈,两府大臣也都松懈了。
赵祯的话一点问题也没有,甚至得到了寇准的赞扬“殿下重视小节此举大善,倒是我等日久懈怠了!”
曹利用还想说什么但是被殿中御史的轻喝声打断“圣人到,百官迎!”虽然只有几十个人,但御史依然一丝不苟的宣喝,这大概是为了体现对皇后的尊重吧。
赵祯站在文官的队伍之,他是国之储君,按照排序应该排在宰相的前面,宋代之前大臣都是能坐着的,但是到了大宋就开始站班。
左文右武的唐时的规矩,大宋很好的继承了这一点,皇后刘娥带着侍女施施而行的走上御阶,即使官家不在她也不能直坐在御座上,而是在一旁稍小的座位上坐下。
整个早朝赵祯都是一言不的站着,他唯一与别人不同的是手中少了一块象牙的笏板,笏板就是笔记本,把重要的事情写在上面以防朝会的时候忘记。
赵祯不打算过问朝政,只看不说的他当然没必要带着笏板。
其实所谓的朝会很简单,两府大臣和三司使等把重要的事情汇报给皇后,皇后现场给出指示或是要求留身奏事,在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甚至可以要求群臣议事。
但如何在这些汇报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便成为赵祯的主要功课,他是怀着恶意来看待问题的,在处理朝政上他觉得一切都应该做最坏的打算,这样才能从中得到有价值的东西。
时间如流水,对于赵祯来说却像是断流的小溪蜿蜒干涸得缓慢流过,大殿中是个乘凉的好地方通风有宽敞,在赵祯有些昏昏欲睡的时候朝会结束了,这时候他才觉得寇准的话是对的,肚子中早已是空空如也。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刘娥居然让内侍传话让他一起去用早膳,在被人看来这是恩宠有嘉,但赵祯觉得宴无好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