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重开科举(1 / 2)

八月,中秋。

随着节日的到来,一份名为大唐时代周刊的报纸,横空出世,先是在长安引起轩然大波,而后迅速将影响力,向着大唐刚刚规划的十道,迅速蔓延。

每一个州都设立了读报刊的高台,每天巳时开始读,持续五天时间。

七天之后,会出第二版。

比如,大唐的神物已经在什么地方开始种植,又收获了多少。

比如,六大家修建的大桥,已经修建到了第几座。

又比如,北方的突厥产生了何等内乱。

还有一些奇闻趣事。

其中也有着一些,讲述了大唐边疆那些镇守于边关的将士们的疾苦。

这大唐时代周刊,除了送往各州一份之外。

剩下的自然都卖出去了,崔家、元家等世家大族,都必须一份。

当然,在江枫出面之下,他们都是心甘情愿地答应了。

一份也不过才几个钱,对于世家来说,并不是很贵,就算是十年、二十年,他们也买得起。

收了世家的好处,自然也要给世家一点儿好处,温水煮青蛙,不能让世家觉得这是在压迫和剥削。

所以大唐时代周刊上面,也会允许这些世家之人呈辞,每一次,通过一篇。

仅仅是三版大唐时代周刊,就让世家之人明白了这个新型事物的强大作用。

本来他们修建大桥的时候,都是闷声修建,以免让别人知道,他们是因为偷了神物而被国师和陛下惩罚了。

结果,大唐时代周刊报道了之后。

很多人都去观望世家修建的大桥,还要求,这些个世家,也要把路给修了。

然后也不知道在谁的带头之下,那些百姓就联名上报,各州便有了个万民请愿。

面对如此场景,世家也只好出资修路。

那些个闲暇,或者是没有田地的闲人,也就找到了活儿干,有了生存之本。

“好一个大唐时代周刊!”

聪明的人,自然明白这个大唐时代周刊的作用,它会让大唐百姓慢慢地接受这个王朝,或者是慢慢地认可。

就像是如今他们这些人,认可自己汉人之身份一样,最后也会认可自己唐人的身份。

关键是,这些人已经开始听到,在民间,关于大唐的政策,关于大唐的皇帝,关于大唐的国师的说辞。

谈及皇帝和国师,没有人不尊崇,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人不尊敬。

所有的一切,都是大唐时代周刊带来的。

大唐的百姓知道大唐朝廷在做什么,知道神物已经种植道了什么程度。

也知道大唐皇帝做了什么。

更加知道,明天将会越来越好。

为此有弘文馆的学士,开始写诗赞美,最后还有几篇写得好的,登上了大唐时代周刊。

一下子,那些文人志士,都以自己的文赋能够登上大唐时代周刊而为荣。

至于主管大唐时代周刊的弘文馆,如今已经是每天都可以见到不少的读书人,拿着稿子在排队。

因为弘文馆登报他们的文赋的时候,不仅仅可以让他们收获名声,还可以得到一笔钱财。

读书人虽然从来不谈钱,不喜欢这种庸俗。

但是用国师的话来说,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赋,便是自己的心血。

朝廷对读书人非常重视,钱财,只是陛下的奖赏罢了。

有了名,还有了钱。

何乐而不为?

李二陛下拿着大唐时代周刊,津津有味地看着。

除了第一版,是他亲自审核之外,后来都是交给了弘文馆的长孙无忌、孔颖达、杜如晦等人。

“人才啊!”

李二陛下看到有一版写的乃是大唐大势的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