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建奴的战争,就是大明朝身上的一道伤口啊,要是大明朝还象洪武、永乐时代那样强壮,这道伤口也不算个啥,可是现在嘛,崇祯皇帝想着流水般花出去的钱,脑袋不禁又隐隐有些痛呃。
崇祯皇帝现在多么想要一个人在他面前死谏,支持与建奴的和议,自己然后勉为其难的答应,一来有人背黑锅,二来显出皇帝陛下体恤天下臣民,善于纳谏的光辉形象。
可是就没有这么一个人这么干,这帮人,个个对建奴慷慨激昂,恨之入骨,灭之而后快,处处显出文人的风骨,总不能让皇帝老子去提议和建奴谈判吧。
现在这个局面,哪里还能灭得了建奴,连维持辽西军事集团的钱财都捉襟见肘,更别说打进辽东了,辽西军事集团日渐庞大,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矣。
不过好在还有东江军制衡,朝廷还能安心一点,听说这次把建奴赶出关以后,这个辽西系统的军官和东江系统的军官就产生龌蹉,尚可喜更是公开贬损吴三桂,差点引起两军之间的火并。
事情发生在建奴退军以后,尚可喜的军队立刻前出,占领了密云卫城,待“礼送”鳌拜出关之后,尚可喜当着卢象升的面讽刺吴三桂的骑军胆小如鼠,不敢大胆穿插鳌拜的后路,不过穿插鳌拜的后路确实有点强人所难,因为鳌拜还有几百八旗兵在手,局部的战斗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肯定不是对手。
吴三桂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啊,当场就大发雷霆,两人就互相对骂起来,吴三桂麾下的一百余亲兵更是怒不可遏,对尚可喜的百余亲军发起骑军集团冲锋。
当时就在密云卫城的外面,吴三桂的骑军摆出锋矢阵型,突然向尚可喜的亲军冲来,掀起的尘烟犹如排山倒海。
不过尚可喜确实有两下子,麾下百余亲军立刻摆成空心方阵,挺着雪亮的刺刀对着吴三桂的关宁骑军纹丝不动,显示出强大的自信和心理素质。
吴三桂也不可能真的冲杀过来,原计划就是吓得尚可喜的军队四散而逃,狠狠的出一口恶气,但是尚可喜如此对付,就让吴三桂非常尴尬了。
关宁骑军就这么一直前行,吴三桂在阵中迟迟不发出避让的命令,就让骑军对着尚可喜军阵直直的冲过去。
一直到两军相距三十余步的时候,关宁骑军的马匹因为畏惧寒光闪闪的刺刀,不约而同的往两边避让,才让这场冲突消停下来。
事后吴三桂故作豪爽,大声夸赞尚可喜,体现其枭雄的一面,而尚可喜虽然内心对吴三桂咬牙切齿,但是表面上的姿态也做的很好,双方言归于好,开始在晚上的晚宴中拼酒较劲。
这一切都被临时的督师卢象升看在眼里,作为文官,他还是乐于见到麾下的将领互相之间有些矛盾的,文人治军就得利用这些方面的手段啊,他甚至把发生的这一切禀告崇祯皇帝,连带着让皇上也放下心来。
不过既然建奴已经退走,放着底下这么一帮桀骜不驯的军队在京师左近也不是办法,于是,崇祯皇帝便让内阁拿出一个封赏的办法,快点打发走这一群人。
内阁搜刮了府库,勉强凑出封赏用的钱粮,然后给勤王的几个主要将领加了荣衔,让这一群官兵稍稍的满意。
崇祯皇帝还一一召见了几位主官,赐宴并勉励了一番,然后留下尚可喜驻守密云卫城,剩下的军队全部赶回驻地去了。
陈继盛这一次可没有得到崇祯三年毛大帅的殊荣,主要原因是这一次将星云集,作为东江镇的接班人,陈继盛的威望还是没有上升到毛大帅的程度,低调一点也显出皇帝陛下对陈继盛的爱护,来日方长嘛。
不过这一次有一个收获,在内阁的主持下,五军都督府参军室低调的成立了,卢象升的参军幕僚全部转为参军室的正式编制,另外还从这一次来京师勤王的军队中吸收了一些优秀的军官参与,使得这个参军室有了上台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