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绾此言一出,百官的视线没有看向场间仍保持着行礼姿势的御史大夫,而是都对准了扶苏。
老王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因为扶苏受封太子,大家都很高兴,那为了让民众也感受到这种高兴,就给所有成年男子加一级民爵。
加民爵的意思就是,这次的加爵不包括官爵。就是说如果你的爵位还没到不更,那就加一爵,已经到不更,或者不更以上的,就不加爵了。
这显然与军功爵制本身的原则不符。
军功爵制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无功不赏、无过不罚,若以君王一己欢心就给所有人加爵,等于是在否定军功爵制的基本原则。
大昭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给全体民众加一级爵的先例,倒是王上在继位之后曾有过大赦之举。
另一个时空中的大秦确实有过全体加爵一级的破天荒举动。
但那是在秦赵两国对赌国运的长平大战之后。
长平大战,整个秦国可谓耗尽了国力。
为了这赌上国运的一战,将大权从母亲宣太后、舅舅魏冉手中全部夺回的昭襄王催动了大秦所有的战争潜力。
不但将整个国家16岁以上男子全部征召入伍,包括老弱妇女在内的所有平民都在调动下用双肩将物资补给送到前线,这才保证了前线55万大军的最终胜利。
在这样的大战中,全体大秦民众都为了最后的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而可以说所有人对国家都有大功。
因此全体加爵一举,丝毫没有违背无功不赏的基本原则。
可王绾此时提出要全体加爵的原因是什么?
仅仅是一个太子的敕封。
这算什么大功?
与民同乐的目的当然能够达成了,民众怎么可能不会为这种加爵而感恩戴德。
扶苏封太子时你给万民加一爵,好的没问题,扶苏深受爱戴嘛。
这也是为扶苏继续聚拢民心的好办法。
民心有用没用?
当然有用,有大用。尤其是对扶苏这种要争夺王位的公子们而言。
别看杵对万民书似乎嗤之以鼻,直接提议烧掉就是。
但当真要下手的时候,廷尉署还不是赶紧甩锅到了扶苏身上。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永远不会过时。
跟国家体制没什么关系。
但这样会造成一个很不好的后果。
它会开一个无视军功爵制基本原则的先例。
商君为何要徙木立信?
就是要让百姓明白国家的信用。
没有军功,就没有爵,大昭坚持了百年的基本原则,若是这样被轻易打破,就等于是动摇了军功爵制的根基,也摧毁了国家的信用。
那以后再有国家级的庆典时,民众就会自然产生对加爵的预期,而如果到时候没有加爵,那就会产生不满,甚至仇恨。
升米恩斗米仇,百姓才不会一直记得你的好。
既然提到了自己,扶苏自是不能装聋作哑。
王绾这边话音刚落,虽然还没考虑清楚王绾为何要在这时候突然提一个绝不会被通过的建议,但扶苏没时间继续考虑下去,必须要立刻做出表态才行。
“御史大夫此言差矣,无功不赏乃是大招根基,岂可因扶苏一人而改?若今日不过是扶苏受封就要加爵,那日后太后寿辰是不是也要加爵?”
扶苏心中闪过一丝灵光。
难道王绾进此言,就是为了让我出来否定的?
“太子所言极是。”尉缭子同样十分厌恶这样扰乱军功爵制度的人为干扰,“无功而赏,岂非对曾为国家浴血战死的将士极为不公?”
加爵自然是给活人加的,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将士却及不上喊一声“恭贺太子”的平